紧急启航,通常是在遇到特殊或紧急情况时才许可选择的启航模式。正常情况下,启航的准备过程较为复杂,所需时间也比较长,所有人员将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布在各个特定岗位上,按照相关文本的约定,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相应任务,在经检查得到确认后逐级上报,然后再下令启航。
当年冬天,我们接到紧急通知,要求紧急启航奔赴渤海湾去抢救一艘失事渔船。
有关地方部门向海军请求支援,要求我们前往事发海域抢救这艘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的渔船。由于情况紧急,我们边进行离码头部署,边执行备航部署,两套部署同时进行的目的是,缩短准备时间,同时保障所有设备可靠运行。
当年,我国沿海没有地方性质的救援力量,几乎所有海上的救援任务都要由海军来完成。如今我国已经建立起针对海上的救援力量,这不尽是因为决策层在意识上的进步,更是国家财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那年冬天,气温特殊低,东北的沿海气温大都在零下20度上下,渤海湾海面已经结冰,厚度在0.5米上下,普通船舶无法航行,更不可能抵达出事海域。我们驾驶的是号称远洋甲级综合船,该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苏联老大哥设计,大连红旗船厂建造,具有无限航区的航行能力,同时具有破冰、拖带和消防等诸多功能,从理论上讲,我们担任此项紧急任务,可谓是专业对口,能力足够。
经过急速航行,我们抵达了结冰海域。我们只见海面早已冻结,在阳光的反射作用下,我们只看到海面反射出白银的亮光,非常刺眼。海面已经不是水面,而是冰面,船体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发出吱吱的船体挤压冰面时所发出的声音,航速显然已经慢到了最低速度。我们知道,前进的路非常艰难,抢救渔民的心情却十分紧迫,但着急也没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保证我们的动力设备不要出现任何故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缩短到达出事海域的时间。
北风呼叫,寒风刺骨,我难得一次品尝到渤海湾冰面上寒冷的感觉。尽管我们身穿羊毛大衣,但在寒风中,似乎我们只了一件衬衫站在甲板上,仍然冻得我全身发冷。我们知道,那艘渔船及渔民,必然是凶多吉少了,他们失事了,必须没有供暖能力,如此寒冷,不是冻死就是冻伤。
为了迎接抢救时刻的到来,我们组织力量开始清扫甲板。甲板上由于海水激打和浪花飞溅,已经在冰冷的甲板上结下了一层冰,走上甲板,非常容易滑倒,再加上船体左右摇晃,有时根本没法站立在甲板上,到时根本没有办法站在甲板上作业。我们接通蒸汽管道,对着甲板用蒸汽冲刷甲板,熔化冰层,然后即刻用干燥的拖把和其他吸水用品擦干甲板,以防再度结冰。
我们把本船上的一个生活用舱暖气调整到30度,等待渔民上船后能快速进入此舱室进行保温,以减少对他们生命的危险。我们厨房为他们加煮了热身的姜汤,随时让他们喝上一碗用于暖身。
远望,我们隐约看到了前方有一个黑色的点状物体,一动也不动。此时我们只知道我的航行方向没有错,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临近他们,直到靠上他们。近看,我们发现渔船已经翻身,渔船的推进器已经失踪,船底朝上,已经结冰,如此看,渔船翻身已经很久了。我们没有能力把这么大渔船的船体正过来。我们有几位同志跳到渔船上,用最粗的缆绳一端固定在渔船的尾轴上,然后我们试着搬离。渔船已经与冰面冻结成一体,我们得小心翼翼地加大拖力,防止渔船被我们拖散架了。同时我们组织人员环过周边,查看能否发现有幸存的渔民在冰面上,哪怕是遗体也要把他们带回去。
经过现场勘察,没有发现渔民迹象。我们只能启程,我们再次进入破冰航行模式,同时要照顾到渔船的安全性。渔船在我们的后方,顺着我们的航迹,紧跟在我们。
经过近4小时的航行,我们终于把渔船拖带到港内,在大型船用吊的提升下,渔船被移到码头上,经过船舱的检查,只发现两具遗体,一位在驾驶室,另一位在机舱。据说,原本船上有12名渔民,也就是说其中的10名渔民不知下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间。
我们伴随着渔民家属的哭喊声,心情十分复杂。渔民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职业,尽管现在我们的渔船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但海洋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不可预测的,他们随时可能要面对生死攸关的场景,或许就在某个这样的场景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
海鲜非常美味,我们在品尝着海鲜的同时,要感谢渔民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美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