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于2015年,但我要从2014年说起。
那一年我初二,正值巴西世界杯,火了内马尔,到什么程度呢,英语课PPT上放了他的照片,说是现役世界上最帅的球员。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颜控,我和班上几个好朋友一下课就叽叽喳喳地讨论球赛(不是),痴迷程度远胜于男生。
六七月的时间,快期末考试了,我还熬过几个大夜,至今为数不多的经历。虽然最后内马尔因伤退赛巴西提前出局,梅西也与冠军失之交臂,还是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喜欢。
初三,一整年我都会在微博和IG上关注他们的动态。
2015年夏,我以还算可以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和X第一次见面是在晚自习后回家的车上。
我是走读生,早晚包车上下学。在开学几天后突然被司机叔叔转到了另一个车上,大概是因为顺路吧,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奇妙。
到了新车发现只有我一个高一的,新的司机叔叔人很好,让我坐副驾驶。那会儿还是军训期间,我穿着迷彩服坐在前面,回想着前两天还在车上叽叽喳喳,现在却只能故作文静,拘谨又别扭。
车上的学长学姐陆续来齐,欢声笑语,司机叔叔说他们很闹腾也很团结。
后面有学姐注意到了我,说了一句,“车上有漂亮小学妹来了,X快认识一下!”他没出声,我在一片昏暗中尴尬地回头笑了一下,除了一个还算清晰的轮廓什么也没记住。
之后的日子如第一天一样,我只偶尔和司机叔叔说说话。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迈入中年子女都在非常优秀的大学读书,人极和蔼通透,我至今印象深刻。
高一上的生活算是一个过渡适应期,因中考成绩我被分在普通班,学习没那么紧张。大家课余的话题可以是“今天作业好难”,也可以是“我吃饭碰见我男神了”。我的生活很平淡,有了新的好朋友,一起做题学习,饭后去操场散步,或者在观景台看足球。
大约一个月后,又一个回家的晚上,车上新来了一个学姐,确切地说,一个霸占了副驾驶的学姐。我战战兢兢地去了后座最后一排,想着等会儿要不要说点什么,可能之前大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几分钟后一个男生来了,他先是惊诧,我们对视了一眼,然后他在我旁边坐下了。那是我第一次对X有印象,很高,有点黑,有点冷。
第一次对话是他问我哪个班的,我说xx班。
“和W一个班?” “对的。”
W是我们班一个男生,留级了的,和X之前是同学。
好吧,因为有W,我们之间有了一点点的联系,话题变多了。加X好友也是通过W同学,我几次三番反复琢磨怎样才能让W觉得我只是顺口一问。
和X渐渐熟络,我才发现原来他也踢足球,甚至在他说“我们每周二都会踢球赛,你可以去看”之后,我每周二必拉上好朋友去看。有一次我拉上不同班的初中闺蜜去,天色很黑,观景台上只能看见一个个模糊的身影,我拼命地搜寻却无果,闺蜜问他是不是今天不在,下一秒旁边有高二学长大声喊他的名字……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我高中生涯的“killing part”之一。
当然,足球话题有限,比如他考我布冯是哪个俱乐部的,作为只知道巴塞和皇马的普通人,我自然回答不出尤文图斯。他是文科,重点班,学习很好,跟学姐说历史可以考90+。而我是个地理大气运动学不明白,历史还考不及格的科代表。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过那种当你特别想见到某个人的时候,你就能见到他的经历。总之,我会在各种场合遇见X。课间跳操的时候,他们班离我们班很近;食堂吃饭的时候,他很高很显眼;我去办公室送作业的路上,会主动和他打招呼……人群中第一眼就认出的人,谁也不甘心无疾而终的吧。
我们没有太多的聊天,我不好意思。但是那些小心翼翼斟酌语言、满心期待回复的每一刻,都是甜蜜又忐忑。大约那个年纪,喜欢就会克制不住地想方设法做点什么引起对方注意。
很快到了期末,我文理科成绩排名差不多,但是鉴于之前抄了几百遍化学方程式的惨痛教训,我毅然决然地报了文科。
放假当晚,X来得很早,我们像往常一样闲聊,他说他考得挺好,我说我也还不错。下车前,我小声对他说了句新年快乐。那是最后一次,我们面对面地说话。
小年那天,一早,X发来消息,“我有件事跟你说”。我回了句“什么”。没有了回音,我有种很不好的感觉。
一直到下午五点,感觉是对的,他有女朋友了。我想,他是知道我喜欢他的,十六七岁,谁还不是敏感又细腻。
故事到这里可以说是结束了,我删了他的好友,他加回来,却再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对话。
春节后,我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大病,病痛带来的问题延续至今。开学前天晚上,他问我换不换车(我之前提过可能下学期会换车),他问的意思可能是我不换他就会换吧。当晚我就以想和好朋友一起坐车的理由让我妈联系了司机叔叔,即使有些许不舍。
开学,分班考,我如愿进入了文科重点班,开始了枯燥又沉重的文科生活。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也还是会常常遇到X,以各种我不喜欢的形式。
2016年愚人节,我在好友圈转了一条动态,配图上说的是“如果今天都没有人和你表白,那你就是真的没人喜欢了。”很奇怪,X竟然给我发了一条消息,“要表白吗?”,不知道是出于玩笑抑或是认真,总之我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回复。
之后的时间,我们是简单的校友关系。偶尔会互相点个赞,闲聊几句,甚至轮到我们班值周的时候,他说给我送饮料(我们学校的惯例),当然,没有等到。慢慢地,我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似乎能拼凑出他对我的印象,成绩不太好,人很揪。
高二,有天好朋友问我,“你对X还有意思吗?”我懵了一下,感觉好久没听到这个名字了(其实没有,各种考试的排名榜他的名字都在前列,我经常看见。)
“怎么了?”
“我今天看见他和xx学姐在一起。”说不出是什么感受,似乎就是,在听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八卦而已。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真的极少看见X了。学习、考试主宰了我,成绩的不稳定也让我忙碌得头疼。
2016年的冬天,应该是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X找我借高一的历史教材。一个很冷的早晨,我去他们班教室想亲自给他,他不在,我让学姐转交给他。
2017年高考前夕,我一一给列表的学长学姐送祝福,包括X,他回了句简单的“谢谢”。
高考结束,我们无缝衔接地成了高三人。X还了我历史教材,还顺带给了我一本很薄笔记。字体很小学生,太不像他,内容是很自我的针对性笔记,于我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很大的作用,我怀着很感激的心情最终放进了杂乱的复习资料箱里,很难再翻出的那种。
高考之后我们也还有一次对话,他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我祝贺他。
2018年高考前,X像一年前一样给我送祝福。收到消息我很意外,有种他竟然还记得我的感觉,毕竟是通讯录里再也没有过联系的人,我认定我们再也不会有交集。
故事的结尾也就是那样,我们再也没有交集。会看到他发好友圈,和以前一样,喜欢足球,有新的女友。我们那个小城,不大,我再也没有见过X。
一个很短的故事,我敲敲打打了很久,以最平实甚至有很多瑕疵的语言,努力在时间线里回寻每一个细节,唯恐错漏。写完才发现,没必要,没有结局的暗恋,过程也不必完整。最后,祝你也祝我,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