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九章 择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不法权臣在获得治国大权后,党羽鼓动其篡权夺位,先举了“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来说明君位是靠实力来获取的,而不是按顺序与秩序。就此一点,足以让不法权臣冲破和摆脱礼教法规,凭自己积累的内外实力与声誉夺取君位。
党羽们觉得尧舜禹、夏商的例子过于久远,还不足以让不法权臣下最后的决心,所以又举了田成子、司城子、太宰欣、单氏、易牙和韩、魏、赵三子的事例来说明弑君取天下没有什么不妥。既然他们都能弑君称王,你为什么不可以呢?
党羽们在说此话时显然是从实力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道义。在党羽们看来只要具有一定的实力,再加上自己伪造的美誉,以威逼与利诱就能夺取君位。尤其是对天下的百姓而言,以利相诱。但从不法权臣的思想与做法来看,他们既是获得了君位,也不可能兑现当初对百姓的承诺。因为他们的初心并不是为民而是为己,不是为公利而是为私利。私利就会导致其君位不会长久。
我们在前文说过私利与公利是不两立的,不法权臣不可能通过实现私利来达到公利。所以党羽们的逻辑是不通的。再说尧舜禹、夏商的例子更是行不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与要求,用古代的思想与办法来解决和解释当下的问题,这是典型的不与时俱进,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新时代用旧时代的思维逻辑是办不成事情的。
再说田成子、司城子、太宰欣、单氏、易牙和韩、魏、赵三子弑君之事,主要是君主昏暗无道,并不是奸臣多么强大贤明。他们并没有站在道义的高度来获取君位,完全是君主无能无知造成的。这就像一个强盗与重病者相搏一张床位一样,结果可想而知。不讲道义只讲力量,这和动物无异。
韩非子讲完了党羽所举四人弑君夺位的例子后总结了不法权臣的做法。韩非子认为“故内构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而取国家。”意思是:所以在朝廷内结成同党,在朝廷外勾结地方势力,窥测时机,发动政变,一举而夺取国家政权。时机成熟,一举成事。
韩非子再论“且夫内以党与劫弑其君,外以诸侯之讙骄易其国,隐敦适,持私曲,上禁君,下挠治者,不可胜数也。是何也?则不明于择臣也。”意思是:再说,对内利用党羽挟持或杀害君主,对外利用诸侯势力来颠覆自己的国家,背离正道,心怀阴谋,对上钳制君主,对下扰乱法治,这样的奸臣,是数不清的。
韩非子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春秋战国时期奸臣夺权的生动画卷。从总策略到行动方案,一一描绘清楚,最后感慨道“不可胜数也”。为什么不可胜数,就是因为没有法治。君主不依法治国,用人不依法依规,致使不法权臣独揽大权。君主不明为君之术,管理臣子随心所欲,致使朝堂权力失衡,朝廷政治生态失和。重用不法权臣,偏废法术之士。
造成弑君夺位不可胜数的原因是什么?韩非子自问自答“是何也?则不明于择臣也。”意思是: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君主不懂得选择臣子。韩非子将君主“从众”用人定义为不懂得选择臣子,也就是不懂得知人,何谈善用。人是成事的关键也是第一步,显然按韩非子的意思君主治国第一步就错了。
【故内构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而取国家。且夫内以党与劫弑其君,外以诸侯之讙骄易其国,隐敦适,持私曲,上禁君,下挠治者,不可胜数也。是何也?则不明于择臣也。】
为什么弑君夺位的事不可胜数?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屡禁不止?就事而言是不依法治国,就人而言是不依规择人。凡事没有法规,没有秩序,弑君夺位不可胜数也就成了自然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