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点滴中成长收藏夹千钻好作者读书会自由点赞群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4-1:《天生的烦恼》(上)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4-1:《天生的烦恼》(上)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6:54 被阅读89次

    文/杜豆豆

    《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 》

    1

    有时,在俗世烟火中待久了,人会陷入一种无聊状态。

    比如,整日汲汲于小利,纠缠于俗念,天天为了点儿简书钻之类的事情头疼。说起来,实在有些枉费大好时光啊。

    这时,不妨去看看大海,爬爬高山,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磅礴之势,汲取点天地的浩然之气。

    或者,回归到本心,多读些好书,让自己处在“谈笑有鸿儒”的境界中,感受充实的幸福感,慢慢开阔你的心胸,让自己活出格调来。

    常有朋友问我,要应对这么多烦恼,如何才能不焦虑?

    我会这么回答:如果把时间拉长,20年后再来想你现在的烦心事,你觉得,它还是个事儿吗?

    打破你的心魔,其实很简单是不?跳出来,把时间拉长就好了。

    你曾经跳出过自己的小世界,思考过人类的大问题吗?

    比如,人是怎么产生的?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代表着什么?人类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有些地方会贫穷,有些地方却很富有?

    如果你不曾,就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你才能看得远。”

    今天,我想为你推荐一本书,它会让你把时间线一直拉伸到猿人时代,让你的视野更为开阔。

    它的名字叫做《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

    本书作者尼古拉斯.韦德,英国剑桥国王学院自然科学学士,曾担任《自然》杂志副主编,华盛顿《科学》和《纽约时报》记者等。最知名的作品是其《人类进化三部曲》:《黎明之前》、《信仰本能》、《天生的烦恼》,畅销欧美,被多家媒体诚恳推荐,作者也因为这三本书被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授予社会新闻科学奖。

    在书中,作者指出,从人类进化史上看,种族差异不仅是存在的,而且还在进化过程中。这一结论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揭开了科学的伤痛,自然而然地让人们想起了种族偏见曾经带来的黑暗。对于历史和人类进化,我们必须要看到,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文明的现状,都是适应了各自环境进行进化的表现。

    在这部260多页的著作中,作者会带着你,领略浩浩荡荡的人类大迁移,姿态万千的文明发展,奇妙的生命科学,并一点点领悟那些关于历史、关于文明、关于社会、关于国家,和关于你自己的思考。

    2

    种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人类最早只有一个物种——智人,有同一套基因。后来每个基因产生了不同版本的等位基因,又不时遭遇突变,加上迁徙带来的生殖隔离,最终才逐渐分裂成不同的物种,形成不同的种族。

    其中,有些基因是普遍化基因,会被固定下来。比如,让我们具备语言能力的DOXP2基因。

    有些则需要实现版本的取代,这主要是通过基因的软清除与硬清除来实现的。

    比如有500个控制身高的基因,每个基因都有甲乙两种等位基因,甲都可以增高2毫米,而乙都没啥用处。乙就可能在频率上少量增长。这就是软清除。相应地,甲这个单一等位基因在频率上得到巨大升高,就是“硬清除“。

    讲起物种分化的故事,就得讲讲人类的大迁移。

    现在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聚集在非洲。

    最初的大迁徙,先是一小撮人类南下和东进,带走了非洲大陆基因库中的一小部分等位基因。这些人离开了赤道,走入了更为寒冷的地带。

    为了抵御寒冷和外敌,我们这些智人祖先几乎杀绝了所有其他的古人类,并逐渐步步为营,分支到各个大陆。

    但同时,不同大陆的人也停止了基因流通,开始实现独特的突变,产生了不同的种族。

    而且,这些种族相对来讲,是比较密集的。

    比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欧洲90%人口的出生地可根据其基因锁定在误差小于700千米的范围内。这也意味着,“寻根”文化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一个特征,可以很明显地让我们体会到人类迁移和基因的变化,那就是肤色。

    走出非洲,是人类的第一次大分离。留守的和出走的,开始出现基因库的分化,并沿着不同的道路进化下去。

    之后,出走的又发生的第二次大分离,北上派成为白人的祖先,东进的成为浅色东亚人的祖先。

    由此,实现了人类的三向分离,也对应了三个种族:非洲人、东亚人和白人。非洲人的深色皮肤来自单一版本的MCIR基因,而白人和东亚人则源自不同的等位基因,但欧洲就至少有30种。

    另外,还有头发、耳垢、方言等等,都在基因层面形成了种族间的差异,并在通婚禁忌的催化下,逐渐形成了更大的差异。

    除了最明显的这三大种族,还有另外两大种族:一个是最初离开非洲继续往东跑到澳大利亚大陆的,因为后来的数万年间,大陆漂移带来的阻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种族:澳大利亚土著。另一个,是通过西伯利亚继续东进到美洲的东亚人,演化出的美洲土著。

    总的来说,学术界通常会把人类分为五大种族:非洲人、东亚人、白人、澳大利亚土著和美洲土著。这在生物遗传学上,是得到大量研究证实的。

    比如,采用DNA检测得到的结果,多个基因组位点的单元重复所呈现的特征研究,对渐变假说的反证研究,SNP技术的人类样本分析等等,都毫无例外地证实了:大陆人口都能分为这五组显著集群。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种的差别呢?

    目前研究中,得到共识最多的,就是“自然选择”。

    如果携带某种等位基因的人在一个区域的环境中显得更强大,那么这个基因就会被大量复制,呈现高频率的广泛传播。

    比如,这个地方的野兽从来不吃黑头发的人,那么当地人的DNA中,黑头发的等位基因就会比其他发色的得到更高比例的遗传。

    3

    人类一直在遗传中进化着,种族是真实存在的。

    科学界对人类基因组的解码,让我们有了很多新发现。比如,最近5000到3万年间,至少有8%的人类基因在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变化。

    医学界也通过大量对大型病人群体身体变化的研究发现,很多生理特征都具有遗传性,并且在缓慢变化。

    可是,社会科学界却有话要说。

    他们认为:人类的进化早就停止了。种族是社会概念,人类生而相同,差异不过是文化和环境不同罢了,根本不是来自基因或者遗传?

    为什么他们会对“种族”如此敏感而固执呢?

    因为,历史的伤痛,依然在心头。

    因为,政治的敏感,学术的惰性。

    一提到种族差别,就容易让人误解为对种族主义的支持,想到种族歧视。

    民族偏见由来已久。比如,中国古代就把少数民族成为蛮夷;法国人喊英国人烤牛排;英国人叫法国人青蛙,叫德国人泡菜等等。

    民族偏见其实是一种心理优越感。但种族主义不同,它从诞生开始,就试图将民族压迫合理化。

    大概在19世纪中期,外交官德戈比诺公爵出版了《关于人类物种的不平等性》一书,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标志性事件。他用肤色将人类种族分为白人、黄种人、黑人,认为纯粹的种族强于混种,雅利安人是最优越的民族。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金典”。

    之后,费城物理学家莫顿又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提出白人最高贵,蒙古人和美洲土著次之,非洲人最低贱。结果,他的追随者将其结论大肆应用,并成为美国南部奴隶制的理论依据。

    直到达尔文发布了《物种起源》,提出人类的差别还没有达到可以被分成不同物种的程度,情况才得以改观。

    但是,没想到的是,英国人斯潘塞倡导了一场“达尔文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借用“适者生存”一词,强调社会也应该实行淘汰制。

    接着,更乱的是,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也来凑热闹,居然发明了优生学,倡导举财政之力支持精英家庭的通婚,改善种族。

    优生学一时间得到了追捧,并迅速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得到了政治支持。

    北欧优越论、纯种血统论、绝育计划开始泛滥,对人种的歧视通过立法立案被确定,大量无法通过优生测试的人被施行了隔离和绝育。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更是实行了全国性的优生计划。医疗系统成了国家的绝育机器。直到最后,绝育质变成屠杀,成为时至今日让人心痛的警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社会学家不愿承认种族和持续进化的存在,回避种族主义的原因,即使生物科学已经给予了强力的证明。

    4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人类始终在一无反顾地进化着,从原始社会走出,建立了复杂而宏伟的文明。

    人类,不仅仅是属于自然的,更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4-1:《天生的烦恼》(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e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