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之前不要轻易辞职

作者: 4a9d4fbf042c | 来源:发表于2016-07-23 11:18 被阅读2342次
职场.jpg

在职场里,有人遇见好领导手把手教,却有上班没下班。有人工作轻松、简单,却摊到一群勾心斗角的同事。职场里其实是好坏参半,不可能都完美。但对于“职场修行”尚浅的我,起初是揣着显微镜挑剔职场里的不洁之处。只要看见一个污点,就可以愤怒跳脚,和朋友抱怨多时。那个时候,“我要辞职!”成为朋友间叫嚷最多的词。

幻想过一时气盛,因为一件小事在职场里就爆发,就冲动甩脸走人的画面。想想过往,内心几百次吼叫辞职,但从没想好未来就业方向,没有想好自己有无能力再进入另外一家公司或者做自由职业者,没有想好如果丧失工作,就面临少一份收入,会不会影响原本的生活质量?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就是老板花钱买断我们的时间。在工作时间内,我们要服从老板,服从工作,做出成绩。至于在工作时间内,我们能不能学到知识,能不能和同事处成朋友,这些是我们关心的、我们在乎的。但坦白讲,老板不太在意这些。老板最在乎的是结果。

因为背一次黑锅,因为被穿一次小鞋,因为无节制的加班,因为龟毛的老板我们要辞职。但若真要辞职,请再三思下。尤其在我们还没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甚至对于未来工作规划模糊不清时,请不要轻易辞职。

适时,我们换个角度,调整下心态。豁然开朗后,也许就没必要非走上辞职这条路:

1.辞职换工作无法改变职场人际里有阴暗面的事实

前途不可估量的大公司也有内部斗争。前段时间“万科夺权”大战相信有围观吧,明明知道江山易人的斗争会让万科中、小股东利益受损,但是内部夺权之争还是此起彼伏,堪比电视剧,高潮不断。

新闻上常看到,开明的互联网公司内部联合创始人之一常常会因为内斗,上演愤然出走的事件。那些手握高权、掌管几万人公司的老板们,会不知道职场人际内斗会影响公司的发展?会不知道因为高层内斗底下员工也活在人际阴暗面中,不得不战战兢兢,甚至影响工作效率?

但这些高素质、高文化、高修养的人在职场中还是忍不住出手了。可以想象,那些小公司里、素质不高的职场群体里,人际黑暗面就更多了。

职场里,不论你走到哪,都有人际黑暗面,这是利益交杂所驱使的。

在职场中的我们如螃蟹般张开四肢,其实只是想让自己站得更稳些。而我们张开的四肢正好挡住另一只螃蟹的去路。另一只螃蟹为了前行,在前行路上,踢断了挡住去路的我们一条腿,于是无论两只螃蟹前面行为有意还是无意,后面厮杀就这样开始了。无意也变成了有意。

职场处处有黑暗面,看清这个现实,别试图不停地辞职、换工作来逃避这一切。

2. 每辞职再换一份工作,就浪费半年到一年时间。

因为冲动辞职,再找一份新工作,中间会有过渡期。即便我们辞职的这家公司与我们和气道别,不会无端干耗、故意拖延时间为难我们。我们非常顺利进入新公司,熟悉新工作、新同事,也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这段调整期,精力用于熟悉新工作环境,了解新公司的氛围,“高情商”地交接前一家公司工作,尽量不伤和气。心情是起伏忐忑,诸事没尘埃落定前,是缺乏安全感,我们无力再考虑其他。调整期内,我们想要做点别的事情的可能性极低,能自我利用时间基本是荒废的。

如果没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干什么之前,不频繁辞职换工作,是不是就节省了很多个调整期时间。这个时间用来想明白自己、调整心态、提升能力会更优于没完没了的调整期。

3. 轻易辞职其实是“理商”欠缺的映射。

有时候职场里的一点不愉快就足够成为我们掀桌子翻脸的引爆器。这其实是内心没想清楚,不够成熟和理性等原因造成的。

现在评价一个人除情商、智商外,其实占有更多权重的是看一个人的“理商”。“理商”主要是个人的认知水平,用科学的思维和方式去看待世界、看待人性。

什么样的人算“理商”高呢?如:“理商”高的人更明白“双盲测验”的重要意义。

所谓双盲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医学、食品、心理到社会科学及法证都有使用双盲方法进行实验。

在药物测试中经常使用双盲测试。病人被随机编入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被给予安慰剂,而实验组给予真正药物。无论是病人或观察病人的实验人员都不知道谁得到真正的药物,直至研究结束为止。

很多人被“忽悠”花高价买了治疗绝症的假药,但是病情却意外转好。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去买假药。到底是假药本身的疗效好,还是说病人因为吃药后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心情变好才让病情转好的呢?

多说一句:中药在西方有很大争议,是因为中药一直没有通过双盲测试,被很多人认为中药只是安慰剂的作用,感兴趣的可以搜搜。

增加“理商”,提高自己的“反省心智”,在职场里经常总结错误、不断反馈,很多做不惯的事情换个角度再看,渐渐顺眼了。在鸡毛蒜皮的职场纷扰中,我们慢慢知道什么事情才值得我们真正在乎,花费心思去努力。

增加“理商”,还可以多看一些认知学的书籍,了解人性共通缺点、惯有思维,提升理性和逻辑力,成为一个有高“理商”的人,而不仅是一个好人。

4.轻易辞职的根因恐怕是我们欲望太多。

人应该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掌控。追求舒适、追求享受是人的本能,但也要有所节制。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才是最重要的。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浮士德》一直在耳边诤诤吟唱,告诫欲望的无限膨胀和贪婪。每一件所获得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已拥有的一件来交换。欲望是有代价的。

不能苛求职场里100%如家里一般舒适,不要太执着职场里所达不到的欲求。我们要更关心在职场收获了哪些。辞职如同交换欲望,最在乎点目前无法满足时,我们才平静离场。而到了一个新战场时,我们要做好只有最在乎那点欲求被满足,其余都不如旧战场好的风险意识。

有时候不用轻易辞职,降低内心欲求的“阀值”,可以更幸福。空余时,翻翻《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现已整理出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

冲动而乐观,朝气而洋溢,生命充满激情和活力是旁观者最爱欣赏的景象。偶尔,沉寂下来,审慎而理性,冷静而客观,也许让观者索然无味了。但那一刻,是真正为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Mingjia:正在思量这要不要辞职
    Mingjia:@灵馨 嗯嗯,主要是感觉做的没啥效果啊,我做的SEO工作,来了公司才发现公司的SEO不是想象的那样 :sweat:
    4a9d4fbf042c: @Mingjia 希望考虑好再做决定,如果辞职了,后面的路要走得越发坚定。祝福
  • 6d70d43b12f7:朋友,你辞过职吗?辞过几次?
  • 黎小羊:我以前也很在乎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将来自己的发展,每当想辞职时,心里总是会暗示自己要忍住要坚持,却也因为这样常常不开心,甚至压抑到想去逃避一切。后来我听好友说,一份工作而已,何必让自己如此不开心。因此不适合才会磨出血泪。我听罢果断辞掉了。真的是,摆脱了那个压抑的环境才发现,原来前方还有很多种可能。
    黎小羊:@杨子小姐 我觉得想清楚那里有没有你想要的东西,有没有你值得坚持的地方,有没有你觉得快乐的某些时刻,如果都没有的话,或许你可以尝试着换一种可能。
    晴悦姑娘:@黎小羊 现在正是那种情况,不知该不该忍下去
    4a9d4fbf042c:@黎小羊 我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
  • 7a084983ea7b:感觉分手和辞职都是蓄谋已久的。所以不会冲动。
    晴悦姑娘:@小字典nicole 说得好对!
  • chrormiumerr:直到第四点 追求永远都不为过
  • 6e4445a12815:如果不辞,阴暗的环境会一直影响自己,何必每天都活得那么不开心(个人感受):relaxed:
  • e9a44a336dfe:对于职场阴暗,我不反对。但对于跳槽就浪费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我实在是不能认同。
    还可以改9次:@煜_ 笔者说的应该是大部分 表面上换完工作该有的表象吧 不用太纠结字眼
    4a9d4fbf042c:@煜_ 不求完全认同,感谢评论
  • 6af2f3d1e76a::+1:
    4a9d4fbf042c:@6af2f3d1e76a 谢谢
  • 屋瓦滋补:看了你的文章 深有感触 我现在在一家公司也有想辞职 是因为工作太闲了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别的同事去做 我好像呗完全架空了一样 我在想是不是老板预示我该走了!
    屋瓦滋补:灵馨 就是没什么我做的事了 所有才感觉学不到东西
    猫兔流年:@屋瓦滋补 我也有同感
    4a9d4fbf042c:@屋瓦滋补 补充一条:是你培养能力的时候到了,为自己未雨绸缪
  • 齐小奇:离职的原因还有工资实在太低,并且没有发展前景。虽然没想好要做什么
    8e7f8152cff9:@玛奇奇飞 确实,在家族式的模式下难以得到发展空间和提升
  • a553bb57f5b2:感谢分享
    4a9d4fbf042c:@低头赶路 不客气
  • imakeit:我离职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
    4a9d4fbf042c:@imakeit 我去你的页面看了你的文章。同是写作之人,如果你目前还搞不清自己要什么,我建议你暂时先不要把写作当作你的职业,任何时候都能写作。抓紧时间,抓住机遇,找到一份合适工作,加油~~

本文标题:想不明白之前不要轻易辞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tw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