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专题推首备选时差党海外生活故事
文化逆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文化逆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作者: _若瑜_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02:21 被阅读30次

    文化冲突

    在疯狂的苏格兰游之后,休息了几天,发现原来连续的玩也是会让人觉得累,人还真是一种琢磨不清的物种!当然我们呈现在社交媒体上的永远是阳光明媚,生活美好的样子。上个星期,在英国的研究生生涯正式开始。开学以来,主要的时间都集中在图书馆。一来是因为专业课要求要看的书本清单真的很多;二来是因为本身读研读的就是一个跨专业的领域,虽然勉强有些工作经验,但是那些工作经验只能提供我对这个领域市场现状的一些了解,而且仅仅是中国文化创意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片面的一些背景知识,完全不足以为我的研究生课程打下所谓的理论基础;当然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那便是语言,全英文跨专业的学术研究课程,挑战还真的是挺大的。

    英国的教育我想是真真切切体现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课程的准备全凭独立自觉,没有人拿着棍棒逼着你看书,你可以不看,但是本土学生基本没有人不会看,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不看书意味着什么,他们心理也很清楚。课堂上随时可以打断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极端一点的例子是学生甚至可以直接说老师的课是“垃圾”,只要她/他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位置坐满了,地板,窗台,能坐的地方随便坐,学生课堂上相对自由,没有太多的束缚。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其中也有不少的“culture shock” 。

    真实体验

    典型英式课堂

    记得昨天我上的其中一门选修课叫做“Cultural Studies and Capitalism", 我以为是关于文化产业现金流的问题,看了课程介绍才发现,并不完全是,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这里的“文化” 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涵盖了社会价值,社会阶层,政治等等方面。所以上课时,老师讲的东西我一脸懵逼,尤其谈到社会阶层以及政治的时候,简直抓狂。但是看到不少欧洲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侃侃而谈,还是心生羡慕。本身在中国,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大家对政治确实不是特别关心;对于社会阶层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这些并不是会经常被提起的概念。我听的很痛苦,但还是硬着头皮听完了。

    这让我想到,在爱丁堡住的旅馆,碰到一个来自欧洲的年轻小伙子,和他小聊了一会儿,他知道我是来自中国。所以他就说到,现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想去中国寻找一些机会。我听后,热情的说,“好啊,中国欢迎你!中国现在的经济环境还挺自由,也有意引进外国人才。” 他说,“我并不想寻找一些经济机会,我是想寻找一些政治机会。” 听完,我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你们西方人还真是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呢。但是嘴上还是说了“ Why not, Nothing is impossible! ” ,没办法,毕竟在英国吗。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还是有些狭隘的,毕竟文化背景不同,西方人对政治的参与感确实相对较强一些,不能以中式的想法去理解。

    打破传言


    可能因为我的专业更偏向人文社科类,并不像出国前听说的那样,即使出国留学,班上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不管是我的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程,班级里的亚洲学生占据的比例都不很多,更何况中国人。所以,压力扑面而来。在这种压力促使下,前段时间,我暂停了微信朋友圈,并且准备停止一年,直到研究生结束。可以说,这是一种略微不太明智的做法,尤其在当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种自媒体,甚至是个人品牌和形象的代表。关闭朋友圈,从某些程度上来说是关闭了一个自我营销的好途径,尤其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同时自媒体完全由你自己操控,通过它,你几乎可以塑造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记得在pre-session 的课程,有一个关于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讲座,让·鲍德里亚对于现代社会的媒体抱有一种极度批判的态度,他认为,现代社会“现实”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媒体操控下的现实,媒体的出现和过度发展,导致现实的消失。讲座中就举了社交媒体的例子,人们沉迷于社交媒体上虚拟的世界和自己,但它们并不是现实,大部分人都被社交媒体绑架。虽然觉得有些过于极端,但是我部分赞同这个观点,然而这个绝不是我关闭朋友圈的原因。我是个俗人,仍然需要朋友圈作为自媒体塑造自我形象的功能。但是朋友圈里习惯性的短文描述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某种程度扼杀了我写长文章的欲望,同时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另外就是一想到什么还是习惯通过朋友圈,用中文和中式思维去分享。


    以上这些方面,对于我这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是很不利的,因为这一年,我需要或者说不得不深入思考,以及要大量用英文表达,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另外我也想培养我写长文章的欲望和耐心。所以,权衡利弊下,只能决定摆脱对微信朋友圈的依赖;然而,我又不是一个拥有强大自控能力的人,所以只能用这种比较“极端” 的方式来强迫自己自觉。所以很羡慕那种拥有高度自控能力的人,诱惑在眼前,却能做到心不动。我还需要修炼修炼。

    建议

    上面既然谈到鲍德里亚,那么这里我不得不推荐一下pre-session 的课程,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如果去英语国家留学,即使你的雅思分数过了标准线,提前上一段时间的pre-session (语言课)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雅思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英语水平。我的雅思分数是7分,已经达到专业课要求的标准线,但是上课我也并不是毫无问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不夸张的说,基本听不懂。Pre-session 的课程不仅仅是提升语言,还可以让你提前适应当地环境,了解本土大学的学习机制,可以说是为你开始专业课程做了一个比较好的过渡。这期间,也会上一些和你专业相关的知识。我的语言课上的就是一些西方比较著名的思潮,比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符号学,女权主义等等,培养你独立思辨的思考能力。

    总结

    现在,研究生生活才刚开始,文化的冲突与适应会一直反反复复,但是有时候从中抽离出来,去掉有色眼镜,从一个观察着身份去看,还是很有意思的。总之,这就是一个不断培养思辨思考能力,以及包容心态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逆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xs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