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趁着周末,翻出了2016年的奥斯卡热门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最初,我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可是看了之后,才明白,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分离、疗愈的影片。
男主角的人生已然经历了婚姻的裂痕,于是远走他乡,或为疗愈,或为逃避,或为忘却。他应该没有做好回家乡的准备,如果不是哥哥的离世,或许他就会一直藏匿在那个小地方。
哥哥的意外去世,让他与家乡重新联系在了一起,让他与还未成年的侄子遭遇了。一个落魄的准中年人,一个叛逆的少年,一个不完整的家,就这样开启了一段混乱但必须持续的生活。
如果不是必须面对的责任,男主角会不会一直以近乎隐匿的方式,自我舔舐。整部影片中,男主角似乎都以一种淡淡地不经意面对着生活给予的一切,无论是破落的工作环境,还是处理哥哥的后事,无论是侄子的青春叛逆,还是与前妻的不期然相遇。
影片的节奏一直缓缓的推进着,看似没有波澜,却总是不经意就走进了观众内心。当男主角与前妻偶遇街头时,男主角温柔但坚决地拒绝了前妻的表白。可是酒吧里肆意冲动的斗殴,似乎将他以往所有的遗憾、愤怒与压悲伤,在拳头与崩裂的面骨中,一起释放了出来。
导演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白描式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短暂生活片段。可是就是这种平静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脆弱的内心,一段伤心的往事,一场努力的挣扎。
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也是一个父亲、一个叔叔、一个弟弟。或许也有过男主角一样的脆弱,所以我轻易地就走进了剧情中。深秋天气的乍凉、侄子略带叛逆但无助的青春、前妻以及无从回去的婚姻,等等诸多情节,都在演员看似平淡的演绎中,一一呈现。
这个世界的荒凉,是从中年人意识到自己无助的那一刻,开始的。
哪还有什么放肆的青春,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妻子的唠叨,孩子的苦恼,时不时叠加的账单,再加上突然间就遭遇的家庭无常。这一切,才是一个中年人每天面对的提心吊胆。
网上曾经问过一个问题,说一个中年人最喜欢的时刻是哪一刻。其中一个答案让观者无不潸然,开车回到家坐在车库的车里不愿下车的那一刻。这或许,就是中年人最优雅但又最无奈的自我掩瑕。
这世界,有种忧伤就如同溪水一样,缓慢但自然地流淌着,不曾奔腾,却也不曾停滞。《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这样,安静的忧伤,安静的有些凄楚,忧伤的有些落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