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注韩国电影的我对这部电影早有耳闻——金玉彬主演的《恶女》,昨天终于看到了字幕版。
“《釜山行》制作班底操刀”、“入围第70届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展映获得观众长达四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最惊艳的动作戏”,光是这些噱头就必须列入今年必看的韩影名单。的确,开头7分钟主观视角的血腥杀戮好像当年《突袭》一样畅快淋漓,更何况是第一视角展现,VR的既视感,这一段一气呵成的动作戏应该就是那得到“四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的原因。之前没看影片的时候,看过一些影评,基本上也是侧重于这段拍摄技术的称赞,而剧情相比下来就没有那么“惊艳”,在韩国众多“复仇”题材类的电影之中也仅是及格。暴力美学类型的电影韩国是一直做得好的,这部电影从拍摄手法、叙事顺序剪辑和画面感上来说都可圈可点,特别是女主穿着婚纱拿狙击枪的样子,应该是本影片BEST 3画面之一了。
影片主要讲了三段复仇故事,开始那段是女主为“死去的丈夫”复仇,而中间讲女主的前半生执着于为父亲复仇,而结尾的复仇是为父亲、女儿和为自己向阴谋背后的那个男人复仇。也许是女性主角,中间安排有两段感情戏,感觉有些硬,反而一些女主内心矛盾和前夫为什么“相爱相杀”这方面有缺失。恶女中的恶,是被动的恶。结果杀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完成最终复仇后为什么要笑,我也是不太理解,是说恶从被动到主动了么?总之,女主的境遇可怜,被迫成为杀手,但关于其人性的描述比较单薄没有升华,为了复仇而复仇,或者说女主人设就是只有“复仇”这一个选项的人生。
《恶女》看后至少不是觉得时间被浪费了的电影,剧情也没有像被吐槽的那么差。反正,我是觉得就算是韩国小成本的电影,完成度也是比国内某些流水线作品强百倍的,更何况是背后有这么牛制作团队的片子啊。
--------------------不是那么华丽的分割线---------------------
本来不想写这篇《恶女》的观影感的,也没什么特别要说的,但是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条消息和留言我感触挺深的,刚好跟“复仇”有点儿关系,所以也算是借着这篇电影把这个主题讨论下吧。
有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女孩写了自己的经历,小时候遭遇了不好的事情,司法也没有伸张正义。小女孩遭到周遭的鄙视,父母也因此离婚,女孩没人管失去生活意义。这种经历让人很痛心,大家留言鼓励女孩振作,不要做傻事之类的,到这里是正常的价值观。然后从某个留言开始,就转向让女孩报仇了,对当时糟蹋她的人复仇,对司法部门复仇,对社会复仇之类的。
复仇?看电影看多了吧,要不要这么不负责任啊。女孩是应该振作,要内心强大,虽然过去的遭遇很痛苦,毕竟过去了,生活还是应该向前看的,没有必要背负这个痛苦活一生。所谓复仇,是要永远记住当初伤害自己的人们并且不断强化这个记忆,如果这样女孩的后半生将会一直活在这个阴影之下。鼓励她强大起来没有错,但真正要完成的复仇需要的代价和要付出的牺牲是我们局外人无法给她预估的。假设,她现在立志复仇,无非是两种结果:成功和不成功。但达到这两种结果的方式,可不是唯一。举个几个例子:
复仇成功
情况一:女孩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定的能力和背景(且高于当初能左右当地司法判决的那个坏人的背景),而且有一套完美的复仇计划即使当初伤害过她的人遭受或精神、或财产、或身体上的损失而自己不受到司法制裁或者打击报复。结局皆大欢喜,但成功率……在个位数?
情况二:女孩以暴制暴,复仇成功但下半辈子身陷囹圄。这还算成功?
复仇不成功
情况一:经过不懈努力,但在实施复仇计划时失败,失落、愤恨不说。万一招致打击报复,更有生命危险。
情况二:日夜想着复仇,但发现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这种无力感更难让人接受,精神备受打击。
所以,复仇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人贱自有天收”这是我一直信奉的,坏人不是非要你去惩罚,天道有轮回,苍天放过谁?
人生是道多选题,不仅仅只有“复仇”这一个选项,真实的人不是电影里虚构的《恶女》。如果生活已经如此糟糕,没有理由以后不会比现在好,忘记伤痛是另一种勇气,三十岁能重新开始,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都可以重新开始,那不到二十岁的年龄怎么忍心自暴自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