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予欲无言

作者: 走空00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03:57 被阅读9次

    继续《华杉讲透论语》,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老师您不说,弟子们如何传述呢?”

    孔子说:“天何曾说些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在那四季运行,百物生长中,你自己去学,自己去悟,何曾需要天说什么呢?”

    孔子为什么不想说话了?两个原因,一是说不清,二是说了效用不大。

    禅宗里面有一则公案,有人问文益禅师:“什么是第一义?”文益说:“我如果告诉你,就是第二义。”文益禅师在这里所表达的就是,禅是不可说的,不但不可说,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人的思维和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禅是超越思维和语言的领域的,因此,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不能用思维来思考。

    《传习录》开篇就提到,有门人私下记录先生(王阳明)的言论,先生知道后说:“圣贤教人,都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就像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会根据每个病人体质的虚实、病理的阴阳内外,来酌情加减药方和药量。其要旨在于治病,至于怎样用药,并没有固定的说法。如果你拘泥于一个方子,很少有不害人的。现在我和大家不过是针对各自的不足之处,互相勉励磨炼,只要能够改正,那我的话也就没有用了。你们若是把它守为成训,传扬下去,他日误己误人,这罪过你们担当得起吗?”

    说不清,说出来就是错,说出来就是残缺,你说不透,说不全。语言传达,语言本身只占25%,语境占75%。孔子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因材施教,根据对方的情况,来选择回答的角度和内容。这些回答,被记录下来,再断章取义,换到别的语境中去,意思全变了。

    另外一个不想说的原因是说了效用也不大。你看那子路,对老师最是忠心耿耿,能为老师赴汤蹈火,比亲儿子还亲。他对老师的学问,也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传播老师的思想,绝对是不遗余力。但是,他按老师说的做了吗?他若真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并且学到了,按老师说的去做,他就绝对不会死于非命。子路的学习,也是“道听而途说”,只不过,他是在课堂上听,在课堂外说,老师的思想,入于他的耳,出于他的口,就是没进到他的脑子,知行合一落实到他的行动。

    孔子看这一个个的熊样,情绪也有点低落,都不想说话了。我不说话,你们自己观察行不?你看那上天,也没见他说话,四季运行,百物生长,不也运行得很好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予欲无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zh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