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课程及其资源开发(1)
以往的教育实施结构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结构,教师是天下一本教材的被动宣传者,学生也只能是天下一张试卷测试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育体系中产生的人才自然多是整齐划一、思想同步的可用之才。少数灵异之才,倒往往却是体系之外或自我变异的结果。因为那种教育根本就是从制造或塑造“工具”、“零件”出发,而不是从个体鲜活的生命需要和生存发展的要求出发。因而家长们也一度露出急功近利的“近视眼”来,不是希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而总是眼巴巴地指望小孩子一夜成名,成为什么什么奥数童星,写作神童。到头来,许多少年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也被操练折腾得过早夭折,遑谈以后的学习能够善于提问和思考了。培养将才帅才的梦想,往往成为滚滚东逝水。
夏丐尊先生曾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学校教育好像掘池,“池塘”(学校)里的“水”(生命情感教育)是最基本的要素。即理想的教育境界应该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至于池水的颜色、水质、性能或其他添加成分,还在其次。《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特别动人。想来是有道理的,对生命和情感迟钝的人,哪能灵秀呢?
特定的教育形态总是源于特定的教育思想及其衍生的理论,具体到呈现教育内容的教法,也是源于特定的课程框架及其衍生的教材。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实现,根本上就是思想的“碰撞”和师生精神的共同“游泳”过程。其中,课程就是“碰撞”与“游泳”的语境和场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程就是功能各异的“游泳池”,以便最终让学生“游”入人生社会的江河湖海,而能安身立命。
我们说“教师就是课程”,正是因为优秀教师丰富的精神、情感、智慧资源,能够让师生完整地实施在“水”中学会“游泳”的过程。但是,人类情感的关系和状态是复杂多样的,“游泳”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风格各异的教师和广泛的课程选择,也是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选择的需要的。孩子们长大后,都得学会到“水”里“游泳”,至于“游泳池”的方圆、大小、深浅……,无疑都应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自主选择,围绕学会在真正的“水”里“游泳”来设计。因此,课程这个“游泳池”以及其中的“水资源”需要重新认真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