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茶香】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茶不在多好,但使杯中常有;友不在多寡,只愿挚交常在。
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
到了南宋,审安老人(其真名董真卿)于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贊》时才将饮茶品具改称为“茶具”,沿用至今。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茶具一共十二种,称之为"十二先生",赐以姓、名、字、号,并按照宋代的官制授以职衔。
茶焙笼茶炉:韦鸿胪,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姓"韦",表示由坚韧的竹器制成,"鸿胪"为执掌朝祭礼仪的机构,"胪"与"炉"谐音双关。
"火鼎"和"景旸",表示它是生火的茶炉,"四窗间叟"表示茶炉开有四个窗,可以通风,出灰。
茶槌茶槌:木待制,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
姓"木",表示是木制品,"待制"为官职名,为轮流值日,以备顾问之意。
茶碾茶碾:金法曹,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鉴,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姓"金",表示用金属制成,"法曹"是司法机关。
茶磨茶磨:石转运,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
姓"石",表示用石凿成,"转运"是宋代负责一路或数路财富的长官,但从字面上看有辗转运行直意,与磨盘的操作十分吻合。
茶磨
宋-宋自逊
韫质他山带玉挥,乾旋坤载妙玄机。
转时隐隐海风起,落处纷纷春雪飞。
圆体外通常不碍,贞心中立动无违。
世间多少槐安梦,信手频推为解围。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写道:“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唐宋时期的茶叶,采回后在石臼里捣烂,再压制成饼状晾干,是为团茶。团茶敲碎,再在石磨(即茶磨,也就是茹敦和所说的“硙”)里碾成细末,筛出茶末用来点茶撮泡。我们古时候的抹茶,经过了石臼、碾压和石磨这三个加工阶段。苏东坡的《次韵黄夷仲茶磨》记录了抹茶的过程:“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予家江陵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这里的碾茶、硙茶就是在茶台子上进行的。茶台子就是碾茶硙茶的茶磨盘,材质是石头的
———南阳-古雅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