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画因梦幻而生动。
我向往的简朴生活,充满着乌托邦式的思想。诗的画意,是我直接而笨拙的呈现。
笔墨的相互吸收或排斥,总是在某一时间与我内心的情绪不经意地契合。除了充盈的层次,我还是乐于将自己的想象消融在画面上。视线深处的记忆,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情愫。梦想的场景寄托给手中的画笔,随心所欲,其实也是一种养身静心之道。
不求墨守陈规,只求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在不断变异中随意挥洒,内心自有云山风度。
我的涂鸦,在取悦自己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感受着生命的抑扬顿挫和空灵吟唱。
艺术的欣赏确实不是所有人都与生俱来就悉备于己身的。这其中还需要一种修养和磨砺。绘画的意境是作者追求心性的表达和禅意的抒发,以情带笔,以意作画,通过画面传达自己的情操和心境。能够雅俗共赏地引起读者的审美共鸣,乃是缘于作品的亲和力。
与绘画的常规途径相反,短暂的宣泄缺乏耐心,作品也就意味着无法达到美与广阔。
我的画笔时常在午夜抖动。独自沉浸在孤独和寂静中,忘记了时间的更迭流逝。宣纸上的舞蹈,散发出令人迷醉的气息。这种气息,我很想说,像酒香。它使我再度信任了笔墨带来的自足和饱满。
在有限的空间里,笔墨即是一种力量。无需咄咄逼人,线条的转折,通过笔端所产生的幻境看似平淡,却也意味深长。而画中的事物,将视野引向幽静的方向,大约寄托了我现实生活之外的梦想。我相信自己是一个随性而又喜欢进入幻觉之梦的人。笔墨在我的作品中,凝固着一种难以击碎的宁静。
自然是万物的一部分,也是无限生机中最有活力的事物。
绘画即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与生命状态的呈现。淋漓酣畅之际,风韵却不弄姿,工巧而不纤弱,才能飘逸出一片开阔意境。
我只想更多地于沉着中再现自然。笔墨只是一种形式或工具,文化才是核心的价值与灵魂。宇宙自然不是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认识客体。自然物之所以美,是因它们同人一样具有伦理道德属性。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讲的就这道理。人的生命只有同大自然融合才能取得永恒。
艺术妙趣不仅仅是再现锦绣山河的美景,也蕴含着社会历史的沧桑感,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艺术情感的抒发。绘画是人对于自然的精神寄托,是人类共有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家园。从绘画演进历程而言,其笔墨语言必本于自然。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不可分离的、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
如果说画家寄情于自然,倒不如说寄性情于自然更为妥切。寄情即是寄托感情,但我私下认为,艺术光有感情是不够的,若是画家以真性情作画,即便有笔墨上的不足,也当属超越俗学的类型。游走于风景之间的完成,顶多是情感艺术,而不是性情艺术。没有传统文化的功底,在笔墨语言表现上,画家就会苍白无力。
在创作中尊重自己心中的“自然”,观照自我,才能找到写意表达的契合点,于一片淡然中冥合心境,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
生活是绘画之灵,笔墨是绘画之魂。绘画艺术,历来以象征意义来表述作品的精神品格。象征意义,是艺术的特质,寓意愈深刻,作品的精神品格就愈高。画面的视觉效果与人们心灵世界的交织碰撞生发出的微妙情态,成就了作品独具特色的魅力与品质。
画跟诗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艺术作品获得最大的成功,莫过于画家自身的潜能被充分发掘和释放出来,作品能够直入欣赏者的内心,使人的心灵或产生美感,或引起共鸣,或受到震撼。
我的视野中,自然是最朴素也是最生动的。一切充满宁静和情趣的自然,都是我所钟爱的。在铺陈渲染虚幻迷离的叙事空间的基础上,采用极简的构图与笔墨,用宁静的心去欣赏多姿的周围世界,可以说是技法的提纯,亦是情感的升华。我没受过学院派的训练,只是生活在自身感性的思想内部,因而也更多保留了自己画风的纯粹与稚拙。笔墨间的相互生发,有时无中生有,亦有笔到意随之趣。不过,现实生活就没那么有趣了。
绘画是一个体悟的过程,即是遵从自己内心观照自然物象的感受。体悟的深度决定着意境的呈现。江河不废万古流,情到深处恰似空。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是画境,亦是人生。
诗书画是同源共流的,主要是呈现真实与虚幻的空间意境,表达视觉中真实所不能及的内在思绪。犹如音乐,现实中本无音乐,而当人们创造出音乐,这种神奇的存在,便为人们生活带来了难以言说的享受。
都说艺术需要天赋,我以为,无穷的创意就是天赋的快乐。
天马行空能否驾驭得当,则取决于画家的底气。偶尔的“润物细无声”,挥毫在砚台上轻舔几笔,或许也有可能造就另一番云山空谷。
绘画更是一种内敛的自省与反观,包含着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的人的存在。自然物象在感官上的审美愉悦,有着独特的灵韵。无须浮夸的虚饰和技巧的炫目,作品有禅意,轻松自如才是艺术境界。艺术创造不是纯技艺,而是创作者切身的情感体验。因而,主体精神的贯穿更应得到画家的侧重,万事任天然,任何景物在画家笔下都是心灵写照。艺术不应跟随大众趣味,而需要独立的风格。
良好的心境是坚毅和持久的内动力。艺术创造其实并不轻松,表面上画家寥寥数笔来得潇洒风光,然其背后敛藏着积数十年乃至穷其一生精力所形成的深厚功力与学养,却是常人所无法觉知的。
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在于效仿,而在于承继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再创造。绘画过程与审视自己的内心空间一样,交织着复杂深邃的意识。美学价值始终贯穿于生命体验、感悟与实践的全过程。
在一个粗鄙时代里,重新还原古典审美意境,才是真正呈现经典的最佳途径。
生命是建立在与天、地、万物联系中的个体,寻求三者间的平衡与融合往往成为我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本能。巧思才会有佳构。一幅绘画作品的完成,恐怕“立意”要占一大半因素。艺术需要击碎的勇气,也同样需要向前看和向后看。向前看需要你的天才性和创造力,而向后看则更需要勇气和判断。
绘画要有放慢生活节奏、佳期如梦的心境。
艺术是韵味和情趣的产物,境界不是描形,而是达意,追求的是“逸”。因而“遗貌取神”的抽象,“似与不似”的把握,是画家修养和功力的显现。一位画家可以具备多方面的综合修养,譬如书法、散文、诗歌、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相互贯通,删繁就简,澄怀闲适,才能进入艺术自古以来就倍受推崇的通会之境界。
学养积累可以为绘画的建构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对于生活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最基本的原则。
绘画不仅是一种文化精神向往表达的自然显现,也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开拓。写意的表达从更深层面讲是得力于文化的深入和人文精神的探索。画家的任务是在有形的物象中寄寓内在的情感。唯有外在的物象与人内在的生命活动得以交融,绘画才有可能得到相对从容的表述。
绘画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对自身知识积累的梳理和整合。当然,只有作为绘画语言的构图、造型、酣畅的层次与线条的律动、墨色的调和等精神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才是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幅作品的完成,即是作者心灵登顶后的一段风光。
我的作品,在一种纯粹中构成文本,从它体现的部分与局部来说,乃是以素为美,一任自然的形式,是关于某个瞬间的幻觉,是艺术与精神走向一致的尝试。落笔的关键处,逍遥心象往往从各种笔意中泄出。除了具有刚、柔、动、静的属性外,也算是自我调整心性、润泽生命的一种淡泊形式。淡是放下一切执著,泊是在茫茫人海中立定精神。我甚至认为,惟有淡泊、纯朴的精神取向,才是绘画艺术的终极目的。
我绘画的企图,除了自我娱乐,当然也希望自己的艺术天赋得到尽情的展现,在无用之用的境域内,呈现出至诚的心性。
我知道自己无法博得大众的喜爱。我的画也许有些矫情,或给人一种气急败坏的感觉。但我依旧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摸索着。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老皮艺术随笔:砚边画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