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甘泉心学宋明理学
“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评析

“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评析

作者: 大心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1:10 被阅读0次

【原文】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便是。”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译文】

陈九川接着又问:“甘泉先生最近深信《大学》的古本,他认为格物犹如求道,又认为穷理的穷犹如穷巢穴的穷,要亲自到巢穴中去。因此,格物也只是随处体认天理。这好象与您的主张逐渐接近了。” 阳明先生说:“甘泉肯用功,所以脑筋转弯也快。从前我对他说‘亲民’无须改为‘新’民,他也不相信。如今,他说的‘格物’也基本上正确了。但不用把‘物’改成‘理’,‘物’字无须改变。”

后来当有人这样问陈九川:“如今怎么不对‘物’疑虑了?”他回答说:“《中庸》上说‘不诚无物。’程颐也说‘物来顺应’,‘物各付物’,‘胸中无物’等等。可知‘物’字是古人常用字。”后来有一天,先生也这样说。

【评析】

甘泉先生(湛若水)心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宇宙一气”开始,经过“理气一体”,“道、心、事合一”而最后得出“万事万物莫非心”的结论,因此和王阳明一样同属于明代中叶的心学阵营。甘泉先生的修养方法主张立志、 除习心和 “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内外合一,下学上达兼顾,最后使本心自然流露。在理学本质上,和阳明心学一样,都主张自我反省、自我体验。——修文王阳明纪念馆

向程朱理学发出挑战,重新解读经典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其中以《大学》为主要。首先对朱注《大学》提出质疑的是王阳明。诚意、致知,是王阳明重点解读的《大学》两个概念。湛若水之后也从《大学》古本入手,发展自己的学说。甘泉心学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希望把程朱理学、儒家气论融汇于他的“大心”说中,既追求内心又注重探索世界,强调学习对内心的涵养,从而有别于阳明心学。——大心学

相关文章

  • 大学〈古本〉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

  • 《致良知》文选第17~19篇感悟

    17,《大学古本序》 阳明先生对朱熹后来关于《大学》的修订不太认可,他一直提倡学古本《大学》,所以为《大学》古本做...

  • 大学古本序

    新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不断用行动重新编码自己。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第二天,了解到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并不是由外...

  • 《礼记·大学》古本

    大学[dà xué]儒家散文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

  •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版)阅读笔记(14)

    十七、大学古本序 1、本篇启发、感悟: 需后续结合《大学》古本及朱本原文等及相关资料,反复琢磨、推敲、领悟。 2、...

  • 亦近亦远,亦远亦近

    【回望八年(19)】 · 一位博客里的朋友,之所以没有直接称博友,是因为还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加为好友。其实我是想加的...

  • 【传习录读书札记8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治学之路

    第135条(《答顾东桥书》之五》原文节录: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

  • 28.与黄勉之书

    【28.1】勉之别去后,家人病益狼狈,贱躯亦咳逆泄泻相仍,曾无间日,人事纷沓未论也。用是《大学》古本曾无下笔处,有...

  • 2020-02-19——阅读笔记-《传习录》

    原文: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由于知性,致...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1】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评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s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