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美文集萃福建省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作者: 晨光发甜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0:17 被阅读43次

    2012年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一直对自己的微信名不满意,又想不出合意的。后来无意中读到雪小禅的文章《霸道大红袍》,一下子就被吸引。我不精通茶道,对大红袍和武夷岩茶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大红袍这个名字当时正好契合自己的心境,就用了它。2014年春节,朋友送了一盒茶叶,是大红袍。平时不喜欢喝茶,大红袍是例外,偶尔兴致来了,也泡一壶喝。用的是玻璃茶具,凉了还可以用蜡烛加热的那种。味道有些浓烈。喜欢这种浓烈。有气势。大概因为大红袍太有气势,喝了会失眠。茶也就被搁置一边。2014年暑假,同事去福建,拍了母本大红袍的照片,一点也不起眼。心想,这茶的样子和性格一点不相符。起了这么个霸气的名字,好奇怪。于是萌生了想去看看的打算。2016年1月27日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这是一个会让很多人记住的冬天。霸王冷席卷各地。夜里住在酒店听了一夜的雨声。清晨起床吃饭,然后乘车前往大红袍景区。

    雨还在下。到了景区门口,我们一行人都撑起伞跟随导游小周缓步而行。

    武夷山冬季的雨像极了温婉秀气的江南女子。雨滴打在伞上都是轻柔的。这么轻柔的雨滋润的大红袍性子怎么这么烈呢?

    走到游客平时进景区的入口,看到了禁行标志。这几天气温回升,岩壁上的冰凌开始融化,正好会掉落在路上,所以这条路被封闭了。小周带领我们右转,进入景区备用的小路。这条路比平常走的路要长一些,而且要向上攀登石阶。

    大家都很开心。想想看,我们一群北方女子,刚刚从寒冷的地方飞出来,穿着秋末冬初的衣服,打着伞,在南方的温柔冬雨中,在武夷山的石径上缓缓前行,去赴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该是多么令人心动的事情!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终于来到母本大红袍的脚下。雨丝飘飞。仰头向岩壁上望去,三株六棵母树静静地伫立在雨中。三百多年来,它们都经历了怎样的风吹雨打?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把小周的讲解录了音,准备回去整理。后来在百度上找到一段文字,和小周的讲解如出一辙,现摘录如下:

    游客朋友,您现在的所在地是大红袍的生长地: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嶙峋的山峰,因九条龙居此而得名。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首先,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其次,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自然条件是促成名茶的客观条件,而精湛的加工工艺和茶农平时的精心管理,以及茶师独特的采摘技术,使大红袍更具天然真味和岩骨花香。如此复杂而严格的操作规程,不知出自多少代茶师的经验积累。如此精细而又严密的技术要求反映了武夷山人民对稀有物种无限珍惜。难怪古代武夷山寺庙采制“大红袍”时,僧侣们还要焚香沐手,设坛诵经,唯恐稍有不恭,失去茶中的精灵和岩韵。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精湛独到的制茶工艺使“大红袍”成为“茶中之王”。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花香之真味,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腹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来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病不治自愈。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后,便将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大红袍母树仅有六株,来武夷山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今天,大红袍已成为价比黄金的稀世珍茗。

    大红袍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母树岩壁的对面,是品茶室。因为在母树大红袍脚下流连了太久的时间,我没能品到茶,但口中却可以感觉到它的浓烈。

    原路返回。五彩斑斓的雨伞点缀在石阶上。茶树叶片明亮。我们依然缓缓前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表达对荔枝的喜爱,其实历代文人墨客对武夷岩茶的赞美也不绝于耳:

    最早咏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宁进士徐夤。他在《谢尚书惠腊面茶》一诗中咏道: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香茶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木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到了宋代,武夷茶已十分出名了。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写到: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苏东坡也有诗记曰: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武夷岩茶好,泉水也清冽。这种山泉含有少量有益矿物质,用来泡茶,汤清,味甘,香纯。明代陈观有诗赞曰:

    绝献参差翠色连,白云一迳入壶天。

    客来不屑求丹井,惟爱新茶煮石泉。

    看来,没有品到品茶室中的大红袍应该是我的遗憾。它也许也是热烈的,但这种热烈应该会被清冽的甘泉水中和掉一些,比我用北方的地下水泡出来的味道更接地气,也许是茶、水合一,就像生活了多年的夫妻,无言也默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行走系列福建(六)与大红袍的那场约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g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