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问:“周老师,如果有人刻意触碰你的软肋,伤害你,你会怎样?”
答:“有时候是自己太过敏,未必有人会刻意伤害别人。如果感觉他伤害了自己,可以告诉他自己的感受。
许多时候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伤害了别人,被伤害者也不好意思表达。所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如果对方知道你的真实感受,以后就不会再做伤害你的事情。
你看这样的答复可以吗?”
②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写诗,进了养老院工作,突然就写诗了。
以前他从来不思考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文章缺乏深度,我曾经多次提醒过他。去养老院工作几天,天天面对生老病死,天天有深刻感悟,昨天尤其有觉醒的感觉。
养老院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修行道场。做护理工作是菩萨的行为,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③儿童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老人使我们越来越绝望。生,人人都想面对。死,人人都想逃避,却没有人可以真正逃避。人生就是这样矛盾,每个人都要体验和经历。
想到死亡,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拥有什么,其实都留不住。不管我们害怕什么,其实都躲不过。
与其死的时候百般无奈纠结,不如活着时就看破放下。如果真正活过,死就不是问题。害怕死亡,是因为不懂生命,从来没有真正感受过生命。
④修行要进入一个圈子共修,写作也要融入社会。
⑤宽容自己才能宽容别人,对自己苛刻的人不可能真正宽容别人。
⑥思想能够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很多问题就是思想造成的。如果没有思想,就根本不会产生问题。
聪明人喜欢制造和解释问题,但是智者知道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境界不够,到处都是问题。境界到了,根本就没有问题。
思考很重要,放下思考更重要。
⑦佛陀说:“与其与愚者同行,不如独行。”但是我们如何分别智者与愚者?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就分不清愚者。如果我们有智慧,还会害怕和愚者同行吗?
⑧我们关心别人,其实更关心自己。我们写别人的问题,因为自己面对同样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向外,无法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们很难看到真实的别人,如果我们看不到完整的自己。
如果真正修行,就没有精力关注别人。如果看清自己的问题,就不会在意别人的问题。如果疗愈了自己,就有能力疗愈他人。
关系很重要,孤独更重要。能够很好地独处,才能有很好的关系。
过度关注外界,可能在逃避自我。把自己看清楚,世界就很清楚。解决自己的问题,别人的问题就很容易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