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把桌子搞这么乱!”“你看人家小明的桌子总是整理的井井有条!”“你的懒惰真是让我烦透了!”“我不得不每次帮你收拾。”耳熟吧?你是不是在跟孩子的日常沟通中也经常使用这样的语句?不打不骂的你其实是在施加着语言的暴力。无论跟孩子,伴侣,同事,朋友等等,但凡是沟通的场合,我们可能很多情况下都不自知的使用着这种“暴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蒙蔽了爱?让我们感觉不到沟通中爱的存在?是这些个异化的沟通方式,他们包括:
首先是道德评判。用价值观去评判事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就是好的,不符合的就是坏的,经常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奉行“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同事注重细节就是“强迫症”,自己注重细节就嫌弃搭档太“粗糙”。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不同,价值判断是直接说出自己的价值观,如“破坏环境的人都是可恶的坏蛋”是道德评判,“我觉得破坏环境是不对的,希望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则是使用爱的语言直接说出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是进行比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第三是逃避责任,通常的话术是“不得不”和“你让我”,“因为有规定我不得不这样做”,“你让我很失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行为负责任,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之首“操之在我”(新的版本翻译成积极主动),人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因此负责任的说法是“我选择”,如“我选择这么做因为我想遵守规定”,逃避责任会让对话双方感受不到爱。
最后是强人所难,通常的话术是如果不怎么样就会受到惩罚。
沟通是思想交流,观点互换,高效的沟通需要有爱的流动。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对比、逃避责任、强人所难等,这些都会让沟通的双方感受不到爱,从而陷入暴力沟通的漩涡,伤人伤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