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时间--《24个比利》

作者: 壹介書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12:35 被阅读0次
    最近,听说小李子又要准备拍一部叫做《拥挤的房间》的电影,其根据的正是《24个比利》,一个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如何在医生们的帮助下认识到自我的人格分裂,并逐渐在承受的苦难中寻找自我与希望的故事。于是,我本能地拿起《24个比利》,花费了近七个小时读完,感触良多。

    这是一个真实的、纪实的故事。1977年, 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疑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不得不让人们为之惊叹,甚至怀疑比利是否是一个演技高超的骗子。而一些精神病方面的专家,却相信了比利,帮助他去融合各种人格,寻找人格分裂带来的“时间失落”。

    比利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是让人怜悯的一生。

    快要到四岁时,比利的父亲莫里森因病住院,母亲多萝西照顾更小的妹妹凯西,哥哥吉姆不在身边,导致比利处于一个孤独无聊的境地。于是,四岁左右的“克丽丝汀”作为第一个人格出现,她是一个小女孩,懂得妹妹凯西何时会饿,会陪着妹妹玩。而克丽丝汀,也是第一个听到其他人格讲话的人。快五岁时,比利因做错事怕被惩罚而分裂了第二个人格“肖恩”。尽管每次闭眼再睁开后,他都出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手臂身上或有瘀痕,但他觉得很高兴,“再也没有人惩罚他了”。

    孤独寂寞与对惩罚的恐惧导致比利人格的初始分裂。

    而这之后,养父卡尔莫的性侵、同学们的欺凌等,导致了戴维、阿瑟、里根、凯文等人格的相继出现。他们的出现,赋予了比利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却让他经常处于时间的失落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过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为一些“莫须有”的事情受罚。慢慢的,阿瑟等人格陆续发现了其他人格的存在,为了不使得比利崩溃和失去生存下来的信心,他们让其沉睡着,在分裂的人格出来时尽可能地给自己充电,发挥所长,好在特定情况下保护比利,并同时驱逐一些对比利对社会来说具有危害的人格,将其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禁止出现。人格分裂的“混乱时期”,导致其他人格偷取时间,犯下了连续强暴案,从而被捕入狱······

    我感动于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的考尔医师和其他参与比利治疗的人,始终如一地去相信比利,给他宽容与温暖,将他当作朋友来对待。毫无疑问,这对比利分裂人格的融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天下午,考尔来到比利的房间。“感觉如何?”
    “很好,但我想其他人也许不能像我一样自由走动吧?在哈丁医院,一直都有人监视。”
    “那是在受审前,”考尔说,“有件事你必须记着,你接受过审判,获判无罪,如今在我眼里你已不是罪犯。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或者是你体内的人做过什么,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你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你在这儿所做的一切,你的进步状况、接受各种事物的情况——如何与比利相处、自我融合——都是为了使病情好转。你必须有这样的愿望,在这儿不会有人看不起你。”

    在这里,比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友善,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关怀,他主动地相信考尔等人,主动地敞开心扉去讲解自己的故事,甚至汤姆和亚伦的融合,只花了一个小时,实在是不可思议。比利说:“希望成为一个普通人,我想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般信任比利。

    施韦卡特回到办公室立即给其他报社打电话,要求它们不要再登嫌疑犯的照片,因为这可能会对将于下周一进行的嫌疑犯指证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各报社都拒绝了他的请求,表示得到照片就一定会刊登。


    比利阅读当地报纸得知,为保护受虐妇女而成立的妇女组织“妇女之家”因经费不足正面临解散的命运,于是他捐助了100美元。但是,当这个组织得知捐款来源后,立刻将捐款退回了比利。


    考尔来到病房看到了这个紧张的一幕。里根愤怒地大吼大叫:“我已经很久没打断别人的骨头了,来呀!考尔,你第一个!”

    “里根,你要干什么?”

    “你背叛了比利,这儿所有的人都背叛了他!”

    “不是这样的。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快报》登载的文章引起的。”

    “我不去五号病房。”

    “里根,你必须搬过去,我也没办法。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走开了。

    无良媒体的肆意报道,导致比利遭受到了更多的磨难,而由此引起的人们的恐慌,建议将比利转到利玛医院--一家并不相信人格分裂且没有相关经验的医院,更是导致处于分裂人格融合关键时期的比利再次崩溃。考尔和大家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了。

    他们将他扔进一个铺着软床垫的小屋,然后将门锁上。听见关门的声音,里根站起来想破门而出,但被阿瑟制止了;这时塞缪尔出现了,跪在地上哭道:“上帝啊!为什么要抛弃我?”菲利普大声诅咒着在地板上打滚;戴维出来承受痛苦,平躺在床垫上;克丽丝汀抽泣着;阿达拉娜的脸上淌满了泪水;克里斯朵夫坐起来玩弄鞋子;汤姆试图将房门打开,但阿瑟命令他退下去;亚伦大喊着要求见他的律师;阿普里尔一心想要报复,希望这个地方燃起大火;凯文在诅咒;史蒂夫则在一旁嘲笑他;利伊放声大笑;鲍比幻想着自己能够从窗口飞出去;杰森在生气;马克、瓦尔特、马丁和提摩西在上了锁的房间里大声怒吼;肖恩嘴里发出嗡嗡嗡的声音,阿瑟已经没有能力控制那些“不受欢迎的人”了。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事件,都是无良媒体为了所谓的卖点,而泯灭了良知,导致生命过早凋谢。白冰冰的女儿被绑匪绑架勒索钱财,报警后被媒体知晓,大肆宣传,导致她的女儿被撕票,痛苦了二十几年,而当年参与这些报道的人估计早就忘了吧。台湾之前一到日本留学的男生,被指控奸杀女留学生,警方尚未调查清楚,媒体遍铺天盖地地报道此事,并直接在报道中冠以罪名,该男生最终不堪忍受自杀而死,而女生的冤情也就无从解决。

    所谓的口诛笔伐,字字诛心。一如今年的“赵薇阴谋论”以及刚刚过去的“郑爽《美人私房菜》首播收视扑街被换挡”,一些无良的所谓的大v纯粹是抓热点、抓卖点,未经证实的事情,硬是说个三五一十五,从而引起舆论哗然。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都要被扯到两位主角身上,混淆大众视听。说起来,这些无良的微博大v才是真正的刽子手,真正的“阴谋家”!!

    比利依旧被送往利玛医院,在那里痛苦地生活。

    突然,一名监护人员走进门来,恶狠狠地向22号病房的病人叫道:“都给我听着!你们这些该杀的懒蛋,通通给我滚到活动大厅,快点!”他喘了一口气,将口中的香烟移动了一下,又含混不清地接着说,“玻璃擦干净之后,你们这些狗娘养的立刻给我滚回自己的房间!”在他凶神恶煞的目光的注视下,病人们从硬板凳上站起来,像僵尸一样走向活动大厅,身后传来铁门——关上的巨响。身上挂着像围嘴一样的毛巾,面无表情的一群男人缓慢地走着,那些高大粗壮的监护人员在一旁挥舞着宽皮鞭,就好像在赶鸭子,患者毫无尊严可言。服用镇静剂在这儿就像吃糖果一样,为了让患者服从,医院不停地给他们服用。人性不复存在,但我忘了,我们早已经不是人了。又是“哐当”一声巨响!


    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但我不清楚究竟是什么事。我只知道在那段完全分裂时期,沉睡的比利失落了时间。阿瑟说比利的人生非常短暂,而且很不幸地充满了苦涩。在这里,他一天比一天虚弱,他无法理解这里的管理人员为什么对自己那么仇恨和嫉妒。他们挑拨其他患者与里根打架,尽管被比利制止住了……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了。医生对我们说了一些令人难过的话,但最令我们感到痛心的是,他们没有说错。我们——也就是我——是个怪人,是无法适应环境的人,是生物学上的错误。我们痛恨这里,但这儿却是我们的归宿,尽管在这里我们并不受欢迎。里根不再管事了。他说,只要保持沉默,便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再没有人会责怪我们,里根已经不和人说话了。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内心世界,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了真实的世界,我们就能够友好地相处。

    我们知道,没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不再悲伤。

    每次看比利的内心部分都会觉得心疼又酸楚。没有情感也就没有了痛苦,也没有了悲伤。在利玛医院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比利 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将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小世界中,来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                    

    “醒着或者没出现的时候,我好像是脸朝下趴在一块无边无际的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遥远的彼岸,那儿宛如星光闪耀的外层空间。那里还有一个圆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们中的几个人就躺在光圈旁边的棺材里,但棺材没有盖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在沉睡,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光圈旁边还有几个空的棺材,因为有人尚未到来。戴维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对生命还抱有一线希望,但年纪大的已经绝望了。”
    “那是什么地方?”我追问。
    “戴维给它取了个名字,”他继续说,“因为那是他创造的,他将其称为‘死亡之地(the Dying Place)'。”

    看完很难受,倍感凄凉。比利原本是可以靠治疗一点点好起来的,然而社会的偏见和强硬的管理手段,让比利一次次地失去自我,从好转到进一步的恶化。要是人们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包容,也许比利就不会这般对生活绝望得沉浸在了死亡之地。而利玛医院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毫无经验的治疗手段,也应该依法进行管制和取缔。精神病患者和人格分裂患者本就是需要更多的宽容与爱心去感化他们,带领着他们一步步找回自我,寻找到失落的时间,也许就不会出现比利这样的悲剧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失落的时间--《24个比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bo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