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通洲桥的粗浅认识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05:06 被阅读0次

第一阶段认识。游记或小说中叙述和描写的单纯对象。桥就是桥,是民之发明设计,民之参与建造,民之分享成果的跨河流的交通元素。上初中时,我写通洲桥的一篇记叙文,当时的语文老师作为二(二)班写作课的范文来读,这可能是我至今从事文学创作的缘起。也说一点个人收集通洲桥散文过程中的秘密吧,至今还有很多作家和文化界的朋友还是停留在通洲桥水陆交通、商业流通和由此带来的文化信息流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认识。曹王恋情引发的乡愁寄托。二十一世纪初,伴随着我长篇小说《榭里人家》的出版,曾经发起过一场与陈兴兵主席、胡新谷老师一起举行的新作签名售书活动,可惜两位因事均没参加。我把三人书籍销售换得的317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患病的曾在兰城打拼的陈立新。陈立新祖上就居住在通洲桥南端的射里村。这是一个当今只有三十来户人家却有十三四个姓氏的小村落,却成了清末以来一段人物传奇中的地理载体。根据当时的书籍销售盛况,我推出了“正月初一梅江情人节”这个概念,后来逐渐得到了兰溪文旅界和金华大市主流媒体的认可。

第三阶段认识。如果只限于梅溪两岸交通,或者只局限在曹王恋情,那就把通洲桥贬低了,尽管曹王恋情是人间烟火中最让人感念和怀想的痛,也让通洲桥成为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在农耕时代,通洲桥不仅是跨河流的交通要素,给人在此寄生和生活依靠,在外的梅江人过往乡愁的寄托,不仅是一段近代传奇,而是一种深深扎根在梅溪两岸百姓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浸梅、润梅的重要载体。就其形象而言,旧与新、软与硬、干与润,质朴与华贵、传承与创新,还可以有更多,但它的内质就是“五常”或“六常”。所谓“五常”,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可指仁、义、礼、智、信。言说“六常”,就是在后者的后面加一个“勇”字。可以说,在它身上承载的是厚重的人文历史,复杂的社情民意,包括民间经久不息的呼声和永不落伍的改良精神。我们要让它嫁接当代让它全面复活让它成为当今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编写《通洲桥散文集》的初衷,能不能达到我心之所愿,也只有交给现在的作家和文史爱好者了。

陈水河初稿整理于2023年3月,修改于2023年5月25日早上。

相关文章

  • 借一方天地,走文昌武道

    并不是我是梅江人,会经常唠叨老家通洲桥的优秀,也不是身处梅溪上游,犹显得通洲桥光彩夺目。通洲桥之秀,聚集了梅江人的...

  • 廊桥遗梦

    1——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上的廊桥 2——金华市兰溪市梅江镇通洲桥 这是老家通洲桥。它最初是木桥,也是出行桥。后来...

  • 我对演员的粗浅认识

    演员是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者的通称。1979年《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这显然不能让我满意...

  • 我对投资的粗浅认识

    记得有人提过这样的观点,离钱最近的地方,往往也是最贵的地方。 投资直接跟钱打交道,所以投资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竞争...

  • 对摄影的粗浅认识

    你认为摄影难在哪里? 答:难在镜头里要有故事性 具体而言,除了必要的熟悉器材,掌握那些光圈、快门、焦距、感光度、取...

  • 对演讲的粗浅认识

    演讲就是上台用书面语讲话

  • 我对国画构图的粗浅认识

    徐衍全 一、国画构图特点 1.国画不以固定视点、位置写形,不管画中有多少形象,只是当作一个有...

  • 编读趣事之一:通洲桥十景诗

    下班后得空,接徐顺根老师编辑、徐国平老师亲自审阅、校正的《通洲桥诗词集》,翻看其中柳堤(人) 虞善扬撰写的《通洲桥...

  • 通洲廊桥新解

    1、石桥名字演绎 通,通化。通达化育,直抵国学。 洲,洲上。借筏进江,撑船出海。 廊,广大儿郎。广,胸怀宽广。以曹...

  • 别离

    杨柳贴人袖,萋萋芳草洲。 一桥通南北,火车声悠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对通洲桥的粗浅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f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