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小丫的建议下,我和丫爸共同观看了影片《狗十三》。
小丫没有看过,但是她明白影片的大概主题,她说是有关孩子青春期教育的问题。
第二天午饭时,小丫问我们电影好看吗,主要讲什么……丫爸板着脸,故作严肃地说:“就是说那个小女孩不好好学习,英语成绩很差,她爸爸揍了她一顿,她就发奋努力,然后就考到了九十多分……”
我是真的无语了,那么好一部电影,被他断章取义成这个样子。
电影讲的是一个叫李玩的十三岁少女和一条叫“爱因斯坦”的宠物狗的故事。离异家庭的青春少女,在孤独中渴望理解和陪伴,得到却是亲人们用自己粗暴的方式给与的所谓关爱。她在忽视和冷漠中叛逆而痛苦地成长……
我明白丫爸的意思,他不过是在暗示小丫,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没准哪天爸爸也要揍你一顿,揍一顿就好了……
在我看来,他这种暗示更加粗暴,他不但歪曲了电影的真实内容,也侮辱了我们的智商。
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俩配合得很好,绝对同步,哪怕当时明明知道他方法欠妥,我也会忍住不说,等过后再慢慢跟孩子解释。他也一样,无条件跟我站在一起,哪怕我发脾气的时候,他也会维护我而去批评孩子。
可是这一次,他的简单粗暴让我忍无可忍,我重重地说:“你也是够了!”
小丫对爸爸做了个停止的手势,说:“打住!让妈妈讲!”
我简要复述了一遍电影内容,再加进去一些自己的理解,丫爸在一边,不好意思地讪笑。
我在豆瓣上看到一段这样的影评:
李玩永远也弄不明白的是,自己为什么在大人的眼中总是“不懂事”,而一个真正的大人又该是什么样子。
是像父亲一样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前一个谎言?又或是像表姐那样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地转变,声称此爱因斯坦即彼爱因斯坦?还是像那位看似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般,视《时间简史》为幼稚的儿童读物,将官场商场的左右逢源当作人生的至高境界?
当她犹豫着咽下端在自己面前的狗肉时,她似乎终于“懂事”了,有了一点大人的样子——然而她很清楚,那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孩子成长了,在大人眼里变得懂事了,但那不是她自己喜欢的样子,谁为她郁闷的青春负责,谁该为她缺失的疼爱抱歉?
家长自以为是的教育,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多少家长,都迫切的想要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合适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形状。
不可否认,那也是爱,只不过爱得太迫切,太急于求成,毫无顾忌的将孩子珍贵的自尊和细密的心思践踏和辜负。
孩子不需要这样粗暴的暗示,她们需要理解,需要陪伴,需要爱。
粗暴的暗示(父女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