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如何保证故事遵循“如果……那么……所以……”这一准则;如何把故事情节的外在因果关系转化为更为有力的内在因果关系;探讨为什么“展示而非告知”这一原则强调的是“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介绍一个极为重要的测试(名为“所以呢”),以保证因果关系链条不会偏离既定轨道。
自查要点
你写的故事是不是从第一页起就沿着因果关系链条前进?故事中的每个场景是否都是由前一个场景引发的。
故事因果关系链条中的每个环节是不是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追寻目标(故事问题)展开的?
故事的外在事件(故事情节)是不是由主人公内心不断演进的因果关系链条触发或驱动?
故事主人公做决策的时候,她如何得出了这个判断,进而做出这个决策,尤其是她如何改变了主意,这个思考转变过程是否清晰可见?
是不是每个场景都遵循“行为-反应-决策”这一模式?
针对故事中的每个片段,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呢?”
精彩片段
认知秘密:从出生开始,我们大脑的首要目标就是构建因果关系:“如果这样,就会那样。”
创作秘诀:故事从头至尾都应该遵循一个因果关系链条。
行为-反应-决策:这就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逻辑。
在故事中,对因果关系链条没有任何影响的事件是不存在的。创作者要做的事就是锁定该故事特定的因果关联模式,并将其贯穿始终。
神话:实验文学可以随心所欲地打破所有讲故事的规则,它是高雅艺术,远优于普通的小说。现实:难读懂的小说没人读。
因果关系的两个层面
情节上的因果关系作用于故事表层,一个事件合乎逻辑地诱发了下一个事件,
主题上的因果关系作用于故事深层:意义层面。
展示而非告知:展示故事人物的思考过程。
目标:确保每个故事场景都能有效地运用其特定的“行为-反应-决策”因果链,激发最大的紧张感,加强冲突。
因果关系运行法则:
每个场景的出现都在某种程度上源自前一场景中人物所做的决定。
每个场景都必须通过人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推动故事的发展。
每个场景都必然引发下一个场景。
每个场景都必须反映人物内心,让读者能够洞察人物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