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治安疏》】
1566年新年期间,伊丽莎白女王为能不能嫁给一个骑兵统领而左右摇摆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嘉靖皇帝正在为要不要杀一个户部主事而举棋不定,这个让嘉靖皇帝抓狂的人,有一个彪炳史册的大名:海瑞。
海瑞,男,1514年生,海南海口人。海瑞四岁丧父,由知书达理的母亲谢氏精心拉扯大。海瑞考中举人的时候,已经36岁了,翌年京都大比,会试落第;四年后卷土重来还是榜上无名。
海瑞两次会试没有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岂必甲科,乃行所学哉。”即:何必都要去考个金榜题名,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海瑞终其一生,考取的最高功名就是举人,但是最后官阶做到了二品大员的右都御史,死后赠封为太子太保,这在按资排辈的官场中是不可想象的。海瑞是历代举人中最为成功和著名的特例。
中国古代科举取士,以明朝嘉靖年间为例:共举办科考15次,殿试共取一甲45名、二甲1407名、三甲3469名,合4921名,平均每科取进士328人。只有通过皇帝主持的殿试,取得进士的身份才能真正步入仕途。
16世纪末的明朝人口为一亿人左右,去掉全国人口一半的女性,去掉一千万的孩童,一千万的老者,剩下有能力参加科举考试的中青年男子为三千万,而每三年在殿试取到进士以上功名的人不过300多人,这个比例是十万分之一,可以简称为“十万进士”。即每十万个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男子,每三年只有一个人有当官的资格,这可以堪称宇宙级最难考公务员吧。并且绝大部分都要从基层县丞这一级别起步,想成为地方一把手的县令都还早着呢。
海瑞举人出身,仕途起点更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闰三月,海瑞任福建南平县教谕,主持该县的教育工作。
在南平县教育部门刚走马上任,海瑞就搞出了一个大新闻。顶头上司,州府督学官来到南平县视察教育工作,县学负责接待。县学在明朝的编制为教谕一名,训导两名。这三个人在县学的县学的明伦堂接待督学官大人的时候,出现状况了:两名训导在海瑞的一左一右跪地迎接,唯独海瑞直挺挺的站在中间,作揖相迎。见到此情此景,督学大人也忍不住幽它一默:“嚯,哪来这么大一件笔架呀!”三个人站位和身段,活脱脱一个“山”字型笔架。从此,海瑞获得了一个“海笔架”的江湖美名。当时海瑞的道理是:如果是在衙门,当伏地相迎,而明伦堂是老师教师育人的地方,不应屈身跪拜。
中国古代的宫学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春,四十五岁的海瑞升官了,调任浙江淳安知县。举人出身的海瑞,能成为县令,说明他在南平的政绩突出。在淳安,海瑞为官清廉,清廉到给老母亲做寿买了两斤肉都被载入史册了。《明史》卷二百二十六:海瑞到淳安当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由一个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有一次和人聊天爆料道:“听闻海县令昨日为老母亲做寿,买了两斤肉。”
又过了六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吏部尚书陆光祖进行文官选举,海瑞的仕途再进一步,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由七品的地方官知县升为六品的京官,海瑞的户口及人事关系也迁到了北京。老母亲作为南方人怕冷,想回老家颐养天年,于是,兵分两路,海夫人带一帮小儿女回海口侍奉老母,海瑞则带着两个仆役北上。
当了一年京官,嘉靖四十四年岁末,即公元1566年1月份前后,在户部主事的岗位上的海瑞又搞出了一个更大号的新闻:写了一篇被视为骂皇帝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
海瑞给嘉靖皇帝上疏的时间,《明史》记载为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明实录》更是详细到“嘉靖四十五年二月癸亥朔”,而海瑞侄女婿,进士出身的湖广巡抚梁云龙执笔的《海忠介公行状》记载“疏入为乙丑冬十二月,逾年丙寅”。古人去世后由亲朋好友记录其生平事迹的“行状”一般作为最为可靠的史料。
《海忠介公行状》写于海瑞去世的1587年,而《世宗肃皇帝实录》始修于隆庆元年(1567)四月,总裁是内阁首辅的徐阶。神宗即位后,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修成。在梁云龙写海瑞“行状”的时候,《明实录》关于嘉靖朝海瑞的史料已经成书十年了,但梁云龙却明确记录海瑞上疏的时间为“乙丑冬十二月”,以梁云龙的资历,他完全能看到《明实录》上关于海瑞的文字,但是对于海瑞上疏的时间他坚持了自己掌握到的资料。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好理解,《明实录》同时记载这篇奏章被皇帝“留中数月余”,“留中”就是指皇帝将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这与海瑞腊月上疏,翌年二月才被皇帝公布朝堂之上,而作为史料登记在案的时间为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亦不为过。
嘉靖皇帝总之,海瑞的奏章在嘉靖四十四年腊月就送到皇帝面前了,他这简直存心让嘉靖皇帝过不好年。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名《治安疏》,里面的内容在民间看来就是海瑞骂皇帝。《治安疏》不是说社会治安问题,而是求万世长治久安也。这篇奏章的现在流传的文本比较多,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篇幅和遣词造句稍有变化。但有一句话在各种版本里都有,这就是海瑞对嘉靖说: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意思可以理解为:天下人不对陛下(直言)说真话已经很久。
这篇轰动一时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以《明实录》为标准版本的文章脉络如下:
------------------
作为一个皇帝治理国家,能知道百姓的疾苦,主要靠臣工能尽言尽责。我今天就要用肺腑之言,为陛下说说当前的世态。
贾谊和汉文帝讨论时局,当时汉文帝的进言者都说天下大安,但是贾谊不这么看。汉文帝作为贤君,都不能称之为天下大安,现在看看我们的大明朝,皇帝您为了修仙,耗费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二十多年不上朝理政,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早已经破败不堪了啊。
您听信道士的奇谈怪论,说两个王不能相见,常年不见太子,人们认为皇帝没有父子之情;因猜疑而惩治臣子,人们认为皇帝没有君臣之情;常年在西苑游乐而不回宫里居住,人们会认为皇帝没有夫妻之情。
所以当今的世道,比起汉文帝安时候远了,天下的人很久不对您说真话了!但是造成现在的局面,都是因为臣子们为了讨好您,没有一个人敢和陛下仗义执言,由此看来,众大臣犯下的欺君之罪大了去了。
大臣们不敢提,陛下的主要问题我看就是修仙迷了心窍。您拜道士陶仲文为师,他不也是挂了么。哪里有什么长生不死?宋朝的时候,宋真宗在乾祐山获得一份天书,孙奭进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
《尚书》里说:有违背你心意的话,一定要考虑它的合理性;有迎合你心意的话,一定要考虑它是不是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作为一个皇帝,就是要这么辩证的看待问题!你看看奸臣严嵩,他是不是没有一件事情不顺着你?
我们应该君臣一心,痛改前非,及时行动起来为天下大事,改正数十年来陛下作为一个道士皇帝的错误,也洗刷一下大臣们一味阿谀皇帝的耻辱。
工作的具体细节方面,皇帝您那边后勤的人太多,绫罗绸缎粮油珠宝这些浪费很严重啊,这个需要节省,另外吏治这一块,需要练兵不能靠招募,把道士和尚无业游民尽量安置下来为劳动人民,各地的教育,税收也整顿整顿,工作作风需要提振一下。总结起来,就是一节约、一提振。
其实这些有什么难的呢,陛下你又不劳神,有九卿牵头,下面的官员去做就行了。哎,现在满朝文武,都是以阿谀顺从为己任,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慷慨陈词,我宁愿一死也要一吐为快,但是陛下您要知道,我这可不是以触怒龙颜博出位啊。
------------------
嘉靖皇帝看到这篇奏章的时候,火冒三丈,“快去把这个人给我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同时“抵其章于地”。宦官黄锦在一边答道:“此人素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买了一副棺材,诀别了妻儿,正在朝房里等待治罪,他是不会跑的。”听到这番话,嘉靖皇帝一时怔住了。
海瑞上疏后确实想过会招来杀身之祸,根据梁云龙在《海忠介公行状》记载,海瑞带着奏章的草稿去找了一位同乡姓王的庶吉士,说自己还有二十两白银,这笔钱足够把自己的尸首运回老家。然后两人一起喝酒谈论天下事,末了,从容去朝房等待发落,没有一点忧惧样子。
当时,嘉靖将海瑞的上疏一天之内看了三遍,最后,深有感触的叹了口气说:这个人的忠心可以堪称比干,但是我不能做商纣王。但过了几天,和内阁首辅徐阶见面提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嘉靖火气又上来了,说自己因为身体不好才导致纲纪废弛,现在却遭受这个老“畜物”的詈骂受这番奇耻大辱。来人,把海瑞抓起来再说,看看是不是被人唆使,有没有同党。
海瑞下狱,关在锦衣卫的昭狱大牢里,刑部依照儿子骂父亲的条律,判了海瑞死罪。但是嘉靖皇帝没有核准,判决书在宫里搁置,拖着拖着,直到年底嘉靖驾崩。
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