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549金秀芝 7月大作业——

未来学校,我们并不遥远
2019兴成长计划暑假“互加计划” 7月29日第四讲的专题是《未来学校离我们有多远》。这个专题,把“未来学校”这个名称形象地推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为之惊奇、向往,并肃然起敬,为着那些先行创造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开拓者。
讲座者问:“2035年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
我们畅想,那一定是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的教育,硬件发达,师资强大,学习便捷,是到处由现代教育技术支撑起来的高效、和谐、快乐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可以说,面向2035,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我国是一个大国,资源不均,要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首先应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个不均衡主要是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所以,振兴乡村教育是一个战略性任务。
如何使落后地区的乡村教育与发达地区教育接轨?正当许多人处于徘徊、等待之中时,四川省宜宾凉水井中学脱颖而出,已经成为一所中国乡村走出的未来学校。
在构建未来学校的道路上,他们努力探索,已经默默实践了至少五年。从前,这个学校也曾是一所办学条件落后的学校,但他们扎实进行教学改革,课堂上使学生成为主人,并建设了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经过努力,他们从组织理念、课程建设、管理模式上做了全新的探索,构建起了现代学校发展的格局。
总结凉水井中学的经验,即:
1.校长决策:校长具有超前意识,坚定的信念,作为教改的领头雁,校长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把握改革方向,确定改革目标。
2. 文化引领:具有强大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团队全员参与课改,人人都是变革者,形成浓厚的课改生态。
3. 技术支持:不断探索“互联网+”的链接,用技术、手段、办法重塑教学流程,敢于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4.学生主体:全员育人观、全过程育人课、全课程育人观。老师退居到讲台旁边,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领者、观察者、指导者,学生人人发言、表达,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是风景,老师是背景”。
5.课程体系:颠覆,重组,再生,不只局限于书本内容,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未来需要的更全面的课程。
6.未来学校:重新定义学习,重新思考学校的使命。

对课改的深刻实践,带给凉水井中学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由此直接提升了他们的办学信誉,使得周边的孩子慕名前去求学。
他们深谋远虑,及早在心中刻画未来学校的蓝图,对于未来主动思考,对于改革及早进行布局和定位,扎扎实实地推进,这是凉水井中学令人钦佩的地方。
打造现代乡村教育并不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这条路上的人应该越来越多。
而互联网时代,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开启乡村教育扶贫新模式,它的优点是: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可复制。
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苟村一组范家小学,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学校,得不到最好的课程,师资不足,教学受限,由于推出“互加计划”课程,享受了优质的课程。
吉林龙潭区的一个村小,是“一个人的学校”,而这个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和全国的名师一起学习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
山东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中心小学,最早的网红课堂上,有一个场景十分令人感动,简陋的课桌椅,乡下的孩子还需要带着镰刀割草,可他们一边却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学习,“左手镰刀,右手笔记本” 的学习模式呈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的乡村教育,令人刮目相看。

未来学校,她不是虚无缥缈的教育,她距离我们并不远。
这需要我们主动迈开腿去靠近她,伸出手去拥抱她。而这中间的距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打破旧有的藩篱,潜心修练,勇敢尝试,不惧困难,向着理想的境地不断奋进。
改革之路往往不会一帆风顺,首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目标。不论是校长团队还是身为教师,必须在理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学习,多研究,并学以致用。校长要确保能够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带领广大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善于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教改环境。对于教师,则要强化自身建设,如网红名师王菲所说:“学习,让自己的粮仓更充实”。只有自身丰富的教师,才有可能引领学生在变幻的世界里健康成长、成才。

未来学校,我们越努力,她离我们就越近。未来学校,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教育人,也属于我们每一个勤于耕耘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