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验建议每天写1000字读书
做好科研必修的“内功”(干货)

做好科研必修的“内功”(干货)

作者: 学乃身之宝 | 来源:发表于2016-04-20 09:35 被阅读348次

    文|阿唐胞苷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博士或硕士做科研其实就是在解决某一领域或某一方向中的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而这个过程则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所以,练好“内功”,专注所学,才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一、知识是做好科研的基础

    博士的博字,解释为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为大。可见,博士则是学问广博,知识渊博的人,而做好科研需要知识渊博的人。知识渊博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量,一旦你具备了研究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量,自然会轻松有余,否则很难成功。

    (一)知识在于积累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要发挥知识的作用,必须去积累。听课、读书、看论文、写论文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作为人文社科类博士,文史哲不分家,我们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其他相关学科的优秀课程去学习、去外校知名学者的课堂去蹭课、聆听大师的学术讲座、参加一些学术征文活动,等等。总之,我们在读书自学的同时,还要“走出去”时刻关注学科的动态,以丰富知识的广度和拓宽知识的深度,在积累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知识需要创新

    我们知道,科研是研究生在校活动中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更要重视科研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活动,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知识,逐渐形成新技术的活动。我们只有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批判和反思中创新,以提出自己的研究主题和方向。所以,做好科研需要学会转化知识和创新知识。这也是继承和创新的内在关系:继承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创新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三)知识促成智慧

    我们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后,会形成系统化、有结构的知识,而系统化和有结构的知识可以催生智慧。这种智慧源于你积极地、充分地思考,一旦你有了深邃的思考,说明你已经走上了做学问的道路,而科研活动正是一种不断思考和探索智慧的活动。其实,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幸运之神总是偏爱会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真正学会思考,勇于创新,打破常规,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科研过程孕育着你的聪明才智,展现着你的智慧迸发过程。

    二、坚持是做好科研的关键

    我们都听说过,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让学生们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就是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学生们以为这么简单的事儿,肯定做得到。结果,过了一个月,有90%的同学坚持做到了。又过了一个月,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所以,成功贵在坚持,做好科研同理。

    (一)坚持在于专注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专注的精神。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头到尾做完一件事,就是坚持。对于想考博、想做科研的人,更需要专注。

    那么如何专注呢?一是要明确目标,但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必须在自己能完成的范围内,否则会因为目标太高完不成而产生焦躁的心里,反之,目标定得合理,会提升自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二是有效的时间管理。自己把一整天的时间进行细分,或进行碎片化时间的管理。除去必须完成的事情外,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供自己搞科研,细分后便于管理,如早上多长时间、晚上多长时间;三是习惯的力量。我们要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无论是搜集资料过程中,还是在听讲座时,都要有意识地搜集与自己科研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为做科研提供素材和灵感,也是创新点的来源。

    比如我们计划读一本书,首先要定目标,每天读多少页,然后把自己的可用时间规划进去,再细化为哪个时间段我能阅读(等人、等车、睡前等时间),然后在阅读的时候,如何捕捉到自己可用的科研信息点。另外注意一点,写论文搜集资料,不是把资料全部搜集后才动手写,应该是在读书,整理资料时,涉及到的先写起来,否则你会发现,资料永远搜集不全。

    (二)坚持需要耐力

    科研工作是考验人耐力的一件事。10000小时理论我们都听说过,它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意思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10000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他们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所以,做好科研,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砺。做科研大多是孤军奋战,只有坚持下去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考验自身的忍耐力和承受力。记住,学问是慢慢磨出来的。

    无论你是在图书馆读书,还是在宿舍码字写论文;无论你是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是在整理总结资料,都是在考验你的耐力。特别是搜集资料时产生困难、论文撰写中出现瓶颈,你都会出现烦躁、焦虑,甚至放弃的念头,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的,都是强者。

    如何增强你的耐力呢?首先,搞科研你必须有强大的自我驱动能力,必须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必须为了自己要做的事舍弃掉其他不必要的事情。其次,做学问依靠自身的意志力,它是你坚定的立场、观点和信念的表达,也是你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努力时的行为展现。再次,自我激励是坚持的动力。多想想预期的成绩会唤起你内心的成就感,使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会使自己在受挫时、感到疲惫时,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坚持成就未来

    做学问、搞科研,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既会有枯燥乏味的难耐,又曾有放弃绝望的念头。但是,做科研更是人生生活的另一种体验方式,因为在科研过程中,我们脑海中会产生转瞬即逝的灵感,在那一刻挖掘出自己体内的所有相关知识点,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轻易绝望,真正的成果是在困难中坚持下去的,以至最后开花结果。

    柏拉图曾经说过,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在每一段旅程中,最耗力、最难振作精神的,绝不是“开始跨出的第一步”,而是“即将迈向终点的最后一步”。所以,唯有坚持才是安身立命的居所。未抵终点,切忌焦躁。愈是焦躁地想接近目标,愈是会远离目标。

    多数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够专一。筑梦的第一步是必须坚持。只要你下定决心,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只有坚持,才能成就未来的自己。

    三、心态是做好科研的保障

    做科研本身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因为你要做科研,必须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必须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必须深入展开调查,具体掌握实际情况;必须对所掌握的资料进一步加工提炼;必须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与真理性。所以,科研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而应对这样的过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

    (一)做科研就是一种求知和探索。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也是一个人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渴望获得知识,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信息,积极去探索未知,才能做好科研工作。做学问、搞科研可以增强我们的见闻,拓宽我们的视野,由此带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正在或必将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学识,这无疑为我们在科研中带来新突破的可能。我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因为我们做科研是自身的动力驱使的,是积极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因此,这样的求知和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增长新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探索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索习惯的形成。

    (二)做科研就是自身心灵的净化。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做科研,既是我们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也是我们灵性不断打开的过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借力,除了自己学习,思考,积累,尝试外,还要多请教,咨询,交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研究,因为搞科研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是非常个人化的深度内心活动,它不是外在于人生的东西,而是内外于人生,包含着人生意义的。同时,我们做学问,阅读的书籍,搜集的文章,都包含着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师们的思想精髓,从他们的著述中享受着学术的乐趣,更是自身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三)做科研需要身心健康。懂得休息,是坚持做好科研的重要方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强极必弱,都是必然的自然现象。因此,想要长久坚持,必须要懂得适时休息。

    身心健康是做好科研必备的素质,生理和心智的健康,既包括健康的体魄,也包括健康的心智与和谐的心理状态。科研工作强度、生活压力引起的个体紧张、焦虑和烦躁都会引起身体和心理的不适,而身心健康者能够适应紧张的节奏,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挫折,并能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身心愉悦,与他人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在读的硕士或博士可能因为家庭的生活经济压力(有些已经结婚生子)、自身期望过高、选题的难度、时间的压力、资源的缺乏等等,会伴随着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因此,良好的作息时间、适时的锻炼身体、抗挫抗压能力的训练,都是身心健康所需要的,也是做好科研所需要的。虽说,压力是成功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会适得其反。成功对每个人的含义都不同,一个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勇往直前,即使达不到终点,也是一种成功,重要的是你得为此付出过。

    我个人觉得,做学问、搞科研是一个人内在的修炼过程,安贫乐道,宁静致远,这是最后的修炼境界:既可以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又可以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以上内容可简化为此图

    选择了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你就选择了寂寞和孤独,但成功往往源于在寂寞中的坚守;而孤独则是磨砺意志的法宝,它是一种经历过内心斗争、裂变、沉淀后的情感,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风雨的人,才会拥有。

    选择了科研工作,意味着你要为此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包括你的时间、精力,甚至青春,但你收获的不仅是科研成果,还有你的专注、耐力、意志力、执着的磨砺,而这将是你一生的宝贵财富。

    做好科研,专注所学,发挥专长,力求专业。因为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

    与君共勉!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授权。

    做好科研必修的“内功”(干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好科研必修的“内功”(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pz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