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炉边夜读有意思的文章读书
从文字的劣势说到“文学性”的一种定义——读《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

从文字的劣势说到“文学性”的一种定义——读《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

作者: 丁若柯 | 来源:发表于2016-12-30 16:44 被阅读47次

    坦白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是有小小的失望。不是说书的质量不好,而是跟我最初的期待不同。今年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有这种失落感了。

    第一次是《最后的猎巫人》。本以为这本书会像是电影一样,是一个奇幻大作,讲猎巫人如何猎巫的故事。起码得有吸血鬼猎人那种爽快感吧。但是我错了,这本书竟然是一部历史小说。讲的就是历史上猎巫人这个行业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当然也算是好看,但是落差感还是有的。

    《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同样给我这种落空感。原以为书中会有大量的“书中书”,通过对书中虚构的漫画《逃脱侠》的描写,来反映真实世界中漫画家的遭遇。但是我错了,这部书更像是一个流亡纽约的漫画作家的传记。

    卡瓦利从维也纳一路逃脱,最终在纽约落脚。又逃落了在美纳粹支持者的暗杀,逃脱了营地的一氧化碳泄露,逃落了南极冰原的苦寒,最终荣归故里。故事也算是好看,跟着这个虚拟的漫画家,可以重温世纪之初,美式漫画草创时期的各种事件变迁,一窥漫画业早期的究竟。所以,这本书获得“普利策奖”也是实至名归。

    但是,我还是要说,他和我想的不一样。

    比较切合我的想法的作品,是电影《变焦》、电视《小原不哭》、漫画《未写之谜》一样。作品中的”创作者“与他笔下的人物有着密切的互动。“创作者”的经历即是作者给予的,同时也是也是能通过“创作者”笔下作品所反映的;书中的主角即是书中世界的人物,也是“书中书”世界的人物;事件在“创造者”的世界发生一次,在“书中书”里也要对应的发生一次。

    这种多层嵌套的结构能够让阅读和收看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成为了一种脑力上的探寻。而叙述空间的多重性,也会让故事本身具有更多侧面的可能性。读者既可以从表面的第一层世界中观察世界的运行,更可以直接投入到“书中书”的细节去反观“创造者”的经历。

    除了空间的错层次之外,因为“书中书”与书中世界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更可以成为悬疑与共情的来源。“书中书”可以同《警幻仙曲》一样揭示人物的命运。有了正确答案之后,“创作者”们的行为就拥有了评判的标准,是徒劳无功还是努力奋发,一样的行动,也会有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行动的结局会是喜剧还是悲剧早已知晓,读者们就能够更容易的投入情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拥有“书中书”这一要素的书,都可以成为这种镜像式对比的作品。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书中书“的内容一定要与创造者的世界有互动。如果只是讲一个作家的成长,讲一本书的出版,那绝对不属于此类。而在科幻小说里面,仅仅拥有”虚拟空间”也不够,必须能够与科学家们的世界形成类似的互相干扰才行。

    不过坦白说,我所能够想到的几个例子。无一例外的都诉诸于人的视觉。漫画也好,影视也好,它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可以非常简单的利用画面,区别两个大致相同的世界,可以运用不同的视觉元素,区分出“创造者”与“书中书”的世界。

    这种区别如果仅仅是诉诸于文字,在描写的时候,并非不可以。可以确定一个道具、一个人物、一句台词充当一个锚,作为参考标准。但是很缺乏弹性。参考一下最近《西部世界》之中,公司的LOG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款不同的LOGO暗示了两个不同的时间线。这种暗示提供了读者发掘画面秘密的乐趣。可如果换成文字会怎样?就只能光明正大的一字一句的对两次LOGO都进行描写。这种聚焦式的描写,就让文本本身丧失了很多叙述提供的想象空间。

    图像对比文字有一个不同就是,在同一个时间,画面能够提供的信息更多。每一帧、每一幅在一个时间点上都是静止的,能够有层次的表达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意义。而文字则不然,它必须通过连续的文字才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文字含义的相对的清晰性,也就丧失了提供想象弹性的空间。

    在这点上有一个矛盾。在文字中,读者可以通过作者文字描写的空隙想象更多样性的画面;而反过来,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却只能用特意的强调,才能够引导读者的想象力。而在图像作品中,读者的想象力固然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但是作者却可以利用画面创作更多的多义性内容。所以,在创作和阅读这两类不同的作品的时候,尤其是需要考虑两者不同的地方。

    上面提到了文字作品的一些力所不及的地方。可它的优势又在哪呢?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内容是只有文字能够完成,什么目的是只有文字能够达到的呢?

    简单地说,这类内容就是对事物的评价与介绍。评价与介绍的不限于思想、事物、事件,同样是人的感情。在阅读的时候,正是通过作者丝丝入扣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感情的动机与程度、发展与结果,与书中人物的共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当然,声音与画面在引起人们共情的时候同样有很强的动力,即便是诉诸人类的原始构型即可。

    如果对文字作品的优势做一个概念,我觉得“文学性”这个概念就适合。“文学性”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学者不同的课本都有不同的说法。我这里所说的定义,就只能是一个“操作性定义”。单纯的评价一部作品的时候,用处非常有限。可当比较两部小说各自的文学性的时候,这个定义的优势就出来了。所有无法被其他媒体表达的文字,就是作品文学性的体现。这类文字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就说明该作品的文学性越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文字的劣势说到“文学性”的一种定义——读《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um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