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选自《断舍离》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总而言之,断舍离并不强求非得把房间收拾得规规矩矩一尘不染,或者即便如此,也会获得额外的好处。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断舍离是一种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不得不去收拾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的敌人,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根源。但如果没有那些东西存在,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此时此刻正需要、正适合自己的东西,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东西就全是我们的战友,让我们能有一个愉悦舒畅的好心情。如果只是为了维持这种好心情,那自然就称不上是收拾了。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I原文拆解】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抓狂的感觉?
•满办公桌的文件,偏偏你就是找不到领导要的那一份,最悲催的是昨天你还看见它了;
•准备出门了,眼镜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最后从满是杂物的书桌上找到它,结果看电影迟到了,还是你心爱的大片;
•上次小孩看病的发票,记得是整理好了,可是等报销时就是找不到放哪里了,损失不少的money。
我们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满房间的东西中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是经常找不到。每当这时就常常感叹:为什么房间里有这么多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太头疼了!
然而当我们下定决心开始整理房间的物品时,我们又会遇到下面这些情况:
•这份文件整理、收集资料花了很长时间,扔掉可惜了,先保留吧,也许后面还会用到;
•书桌上这个鹰的工艺品,虽然你不是很喜欢,但确实做工比较精致,先放着吧;
•一堆旧的衣服,应该清理扔掉了,突然想起妈妈的话,能穿再穿一年吧!
就这样每次房间的清理整顿,轰轰烈烈的开始,悄无声息的结束,扔掉的只是几个旧纸箱。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整理物品是弄错了主次;我们总是从“这件
东西有没有用?扔掉了可惜吗?”物品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从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东西的角度考虑。我们没有考虑这件东西是否适合我?是否会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房间中堆满了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带给我们不少烦恼,成为了我们美好生活的敌人。山下英子在《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倡处理好“物品
和自己的关系”,具体可以按照下述步骤操作。
1断:首先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例如过时的文件,穿的很少的衣物,旧的旅游纪念品等等这些不需要的东西,从自己的生活中清理掉;
2舍:其次舍弃多余的东西,比方说多余的电器、多余的家具,多余的衣物等等,这些东西同样需要从生活中清理掉,只保持我们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就足够了;
3离:第三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不能一去商场,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就想立刻买下来,而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在购买东西前,要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件
东西吗?”"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
当我们运用断舍离开始整理我们的房间,我们会发现留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此刻我们所需要的。这些物品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带给我们好的心情,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从2013年上大学来到广州开始,我就开始搜罗各种有意思的小地方,然后每个月隔三差五的周末都去走走看看,每去到一个地方,就会买那个地方的地图宣传单之类的东西作为纪念,然后全部都收集回来,可是我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整理或者回顾,只是全部堆在那里,唯一的整理就是从小盒子换到大盒子,每次收拾房间的时候,都不舍得丢,看到占地方又很头疼。
【A1+】
针对这堆收集回来的旅行纪念品,我决定下个双休整理一下,整理的时候问自己的不再是“可能有用?”“有纪念意义,可以作为纪念品放着?”
这次决定用一个空白本子,把之前的纪念的卡片宣传单地图之类的小东西,挑选出来,然后把真正喜欢的地方,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不喜欢不好看的统统丢掉。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以后去旅行的时候,看到纪念性的小东西,首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买回来以后是不是真的可以作为纪念品?”“我能因为它想起什么样的回忆?”,问完自己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购买。
然后每次旅行回来之后,把买的东西拿出来,按实用性的、纪念卡片类的、回忆类的整理分类,然后把纸质类的,整合在一个专门记录旅行的小本子上,并且写上对应的故事和回忆,这样这个本子就可以作为旅行总结,可以分享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