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
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作者: 静数秋天L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8:01 被阅读26次
    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初识庆山缘于《春宴》,那时她笔名是安妮.宝贝。读罢《春宴》便一口气买来了她所有作品。不知道继《春宴》七年之后的《夏摩山谷》是否会带来别样惊喜的体验。

    庆山的作品一度是“边缘叛逆”的代表,也许那些主流人物是不屑于走近评论的,仿佛受众也多是饱经情感挫折的“沉溺者”来寻找引领与救赎,只有真正阅读过才知不然,庆山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并无区别,其思想与哲学同样具有普世价值与引领作用。只是表达所借助的形式与途径不同,题材多敏感另类,人物偏执叛逆不受世俗牵拌。文字繁华,文笔犀利不媚俗,热切真诚,让你可以透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灵魂的温度,是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庆山也自称是“一意孤行”的写作者,没有坐标,没有比较,没有参照。希望她仍能坚定心意,继续这“一意孤行”之旅。

    之前的阅读经验告诉我,读她的文字要心如止水,纯静透明,才能映照出这份用生命传递的爱与慈悲,高山仰止却饱含赤子之心,这,在她之前的所有作品中都有展现,能够遇见,是缘份,也是今生有幸。就像《春宴》序言中这样写道“书的读者年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跨越成分复杂。在不同年龄,身份,地域,国度的人与人之间,自有一种深沉朴素而靠近的内心理解,是各自情感和记忆的联结,如同万物同归的沉静属性。这是我写作的动力所在,也是它应该抵达的本源之地。”

    这次较阅读她之前的作品要慢。书中没有正常逻辑发展的情节。不断变换,相互交错,累叠,渗透的时空,人物,情境使得读者不得不再翻到前面,才得以延续思维,继续阅读。一些极具象征意义的梦境,物品,轮回出现的场景,大量映照人物内心的景色描写,以及与《莲花》《春宴》中相同的地名,即将消失的木廊桥,古老的乌兰花松石项链,深绿色眼晴的虎斑纹小猫,无不具有某种神秘的启示而让这阅读百转千回蜿蜒曲折。

    语言已没有《春宴》中丰盛绵密与一语中的的透彻,趋于简洁克制,呈现疏朗开阔的美,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具备某种源头或种子的属性,可以在此后时光中被追索或慢慢生长,在不同的心境土壤开花结果。

    因无需如《春宴》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般的场景描绘,文字留白多了,却更需要读者克服表象,与小说深层次连接,也需要思考力与清澈的心境。就像《夏摩山谷》中所说的“成年人未必不是迷途的羔羊”。祝所有读者如庆山所愿“如果你能够与它连接,让它成为宁静与深刻的源泉”。

    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第一章的远音,第二章的如真,第三章的净湖,都是历经数次情爱,有过婚姻,生育子女,即便物质丰厚,爱人符合俗世标准,仍觉疲累厌倦生命缺漏,迷茫而无措,讲的是一种对生命完满的追寻,也是小说递进式追索探讨的开瑞。

    远音,孤儿院里的孩子,被摄影师亚瑟领养,在大自然与旅途,有选择有隔绝的审美倾向中带大,远离尘嚣与众不同的女子。如真,少年历经父亲生意破产离开,母女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无限需索,性格激烈。净湖,现实世界的男子,父亲屡屡出轨,母亲抑郁多年,终于抱着刚出生不到一年的小儿子从十七楼跳下……净湖继承父亲生意,结婚生育,却累而不爱。仿佛冥冥中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招唤在引导,让他们停不下追索的脚步,他们是否有所收获?

      文中这样写道“她曾对净湖谈论过这种对老去的觉知。睡觉之前、醒来之后所产生的恐惧。时间过于快速,而生活日复一日。有肉身就会感受生老病死之苦。人无法猜度死亡,不知生命何时会突然中止。觉得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还没有活得完整。

    他问,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怎么才是完整。

            她想了想,说,也许是认真而全力地生活过,爱过,也被爱。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吗?  是的。还没有。”

    “古人说过,那些黑白善恶的种子,即使现在秘密地播撒,也掩不住果实的显形,各自成熟后类别分明。所以记得观察自已的起心动念,时时刻刻,尽为保持正念与觉知。”

    “容器只有清空,才可能试图承载无限,没有纯度的心,同样无法承载究竟的智慧,纯粹的爱”。

    如真遇见仁美,他们相处再分别,她以写信的方式对他倾诉一切,泪水随笔端无法自制地流下来,如同与他分别时“深切的悲伤从身体深处涌出……,同时,这哭泣带来一种空寂与清明的感受”。这泪水,没有痛苦,没有哀伤,是抚慰与涤荡,得见平静与喜悦。亦是一种清空的方式,只有清除尘俗欲念的心灵才能接纳。

    清空的前提是觉知。麻木的灵魂无法觉知,也不能体察心念,具备悟性才能反观自我,清除恶念,从而获得接纳的能力。

    追索,觉知,清空,接纳,至此,螺旋式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与立体结构渐次呈现。

    什么是爱?爱是智慧与慈悲。

    “爱是我们的本来属性,只有两个返璞归真的人,袒露出真诚而具备勇气的灵魂,才有可能真正爱上彼此。最究竟的爱是慈悲,它是唯一能够开花结果的爱”

    “心心相印。像两轮皎洁完满的圆月,相合为一,一丝不差。无论时空如何变化,肉身辗转多少次,彼此的心识如影相行,从未分离。为什么你们没有共同生活。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

    这样的爱,无世俗中的占有,需索,痛苦,纠结,是超脱于欲望贪恋的广义的爱,因智慧慈悲而产生,是圆满平静永恒。尘世中因爱产生信仰以普度众生。彼此支持提升,是灵魂伴侣才能抵达的,亦属藏传佛教的秘密,也许,只有受过心性训练的人才能够抵达。

    “她打开玻璃车窗,看到山恋深处露出高耸的金光闪耀的佛殿檐顶,云雾缭绕,白烟袅袅,号角的声音低沉回荡。四周耸立蔓延山岭,山顶冰雪覆盖。山坡浓荫密布,长满枞树,杉树和落叶松树林,各地里大片杜松和高山杜鹃灌木。一条大河奔腾而来,水流壮阔。收割之后荒芜而开阔的麦田,过路的鸟群呈对称队形飞过田野上空。发出响亮鸣叫。”

    如真已抵达夏摩山谷,远音和许多人还在路上。这是许许多多追索者必将抵达的地方,如同万条溪流汇入大海!作者自《莲花》到《春宴》永不放弃的形而上的纠问终于趋向更广褒更古老的佛教圣地《夏摩山谷》。《春宴》打破幻境,穿越迷途,在黑暗的隧道尽头瞭望光亮。在《夏摩山谷》中,情欲世界的泥泞幻境不再是主角,穿越黑暗隧道尽头被人仰望追逐的光点终于汇聚成圆月清辉皎洁明亮。

     

    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他转身离开走到寺院高处亭台,坐在大岩石上吹奏一曲尺八。曲音深邃,曲折,绵延,气韵悠长,略带肃杀荒凉之气,在空间中穿透而震颤,传递四方。有时引来山中隐藏的野生动物此起彼伏的呼号迎合。我在底下回廊里坐着聆听,觉得身心节节碎裂。仰头望见一轮圆月皎洁辉映,朗照尘世。转眼已到深秋,山中桂花盛开,芳香阵阵袭人”。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一遍又一遍地描述那白云之上,那高山之巅,那幽深莫测的山谷,那无边的虚无幻境。那离天空离明月最近的地方。那些关于绕塔,修学,仪轨,上师,持戒,法会,朝圣,习俗,异象,朴素的生活。每一段仪式,每一处景象,似曾相识,又有幽微差别,佛像,法师,大丽花,风雨雷电天地万物都暗含启示,意味深长,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又恍若置身梦中。

    七年的准备,三年时间书写完成,感谢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佛教圣地,美仑美奂的琉璃世界。在那里,没有凡尘琐碎,物欲罪孽,烟尘雾霾,扭曲面目。那是一方净土,一处圣地,一座雪山,一种信念,一朵光芒万丈的巨大莲花,一片连绵的崇山峻岭,一片幽深神秘的山谷。书中多重时空交叠繁复,轮回,梦境,幻境,以及科学理论不可解释之现象,足具幽深复杂。

    那是精神的乌托邦,不存在之地,亦是作者二十年苦苦追索的精神之巅,以身心以生命搭建的信仰之塔,给无数沉溺物欲幻海痴男怨女以招示,以引领。

    “一的都是灵魂挣扎的踪迹。我曾经以为艺术可以解释人的精神问题,后来发现它止于一步之遥。它是不究竟的。也许它包含人试图触及神性的动力和欲望,但即便触及也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艺术呈现在性,死亡,各种妄想与幻想之中,有时不过是充份展现人类的无知和傲慢。这些灵魂挣扎的痕迹没有什么希望。人需要直接的启示”。

    小说结构环环相扣,直到读完了,才明白原来这夏摩山谷在小说中亦是“一本书”中的记载,又以一张黑白照片暗示这本书的作者是确有其人。意旨是真正的信仰不拘形式,佛境自在人心,因机缘巧合获得引领,接下来的修行之路还得靠自已完成。

    “她在月光中坐起来,立刻盘腿而坐,微闭起眼睛,让自已进入这突然呈现的法性空间。虚空中被唱吟的心咒仍充满喜悦,带着大海般深邃而汹涌的慈悲,层层扩散。生于虚空,灭于无限。生生灭灭,无生无灭”。

    我抬起头,熄灭灯,走到窗前,一轮明月皎洁绚烂,满室清辉,此刻心境如湖,并无半点波澜。

    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这夏摩山谷,与自已好好聊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ba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