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崆罗庄的姓氏,十停里有八停是清末避难的人留下的。二百年下来,倒也累积起一个千儿八百人的庄子。
老贾的先人也是清末避战乱流落至此的,崆罗庄姓什么的都有,偏偏姓贾的只有这一家,所以提起贾大胆和贾小胆,村里无人不知。老贾的女儿都已出嫁,独子小贾和他一样,守着几亩薄田和一群鸡鸭鹅羊在崆罗庄过日子。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小贾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老贾的妻子,那个裹小脚的老太太天天要絮叨一阵,抱怨老贾家要绝户了,赶上计划生育,儿媳妇偏偏生了个没用的丫头。
小贾的女儿和别人的女儿不一样,从小胆子就大。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邻居家拆房子,一面大墙轰隆一下就倒了,连围观的大人都忍不住心头一颤,小贾的女儿吃着奶,眼皮儿都没眨一下。两岁的时候,小贾的女儿坐在门框上吃烙饼,村头的大黄狗瞅着周围没人,一口抢走了烙饼,小丫头不哭不闹,抓起地上的石子儿就去追狗。五岁的时候奶奶带着她下地,一晃眼看不到她,以为她自己回家了,天黑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她不在,老贾和小贾慌忙拿着手电筒去找,一路找到地里,才发现小贾的女儿躺在一个坟子旁睡的正酣。十二三岁的时候,一次夏天傍晚,突然黑云大雨,红色闪电一个接一个,好像都是在人头顶上几米处炸开的,小贾出门未归,老贾在离家很远的一块地里干活,小贾的女儿让奶奶和妈妈呆在家里照顾弟弟,自己摸黑拿着两把伞顶着大雨去接爷爷。高中是在县城上的学,小贾的女儿和同村一个叫小芹的女孩一起上下学,下了晚自习之后,她总是绕弯先“护送”小芹回家,然后再回自己家。
村里的人都知道,小贾的女儿是个贾大胆,胆子比小伙子的都肥;小贾自己也打趣道,我女儿就是一个假小子。可假小子,毕竟不是真小子,老太太没完没了的唠叨,村里人的闲言碎语,还有骨子里对传宗接代的迷信,小贾的妻子终于还是生了一个儿子。有了儿子就是不一样,小贾觉得自己走在外面都能把腰背挺得笔直,干活也格外有劲儿,照顾起儿子来更是精神百倍。
小贾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也不一样,从小胆子就小。小贾的妻子抱着他的时候跟小贾说了句话,小贾没有听清,大声问了个“啥”,小贾的儿子哇得一声哭了出来。有天晚上,小贾的妻子和小贾绊了几句嘴,一气之下回娘家,小贾的女儿照顾弟弟,低头的时候长辫子不小心垂了下来,小贾的儿子吓得一颤,眼睛直勾勾盯着姐姐的辫子啼哭。奶奶在锅里炒肉,炒得差不多的时候先盛出一块给小贾的儿子尝尝,肉太热了,小贾的儿子不小心把肉掉到地上,奶奶假装虎着脸说了句:真笨!小贾的儿子迅速红了眼眶,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小贾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贾的妻子去世了,小贾让儿子赶紧去城里通知姐姐请假回家,小贾的儿子躲在妈妈身后死活不肯出门,因为之前从没有自己离开过村子。
村里人也给小贾的儿子取了个外号,叫贾小胆,还有人说,本来大胆应该是个男娃,小胆应该是个女娃的,谁知道投胎的时候阎罗爷老眼昏花批错了签,才变成了大胆是女娃,小胆是男娃。小贾对这种说法格外生气,每每听到有人议论小胆,就面色铁青的甩手离开,村里人都说,小贾有儿子之后脾气大多了,可谁家还没个儿子啊,他臭显摆什么!后来大胆和小胆相继读了中学,考了大学,每年在崆罗庄呆的时间屈指可数。
大学毕业后,大胆和小胆都留在了城里工作,他们成为崆罗庄最大的一批外迁居民之一。崆罗庄从建庄以来,频频有人落户这里,只是近几年,外出的人才开始多起来;那些出门打工的,最后还会回到崆罗庄;只有大胆小胆这样的年轻孩子出去念书,才有可能去城市安家落户。大胆考进了县里的卫生局,是个体面又稳定的好地方;小胆自己做起了生意,据说也赚得盆满钵盈;村里人议论说,小贾是个有福气的人。
过年的时候,大胆和小胆都回到崆罗庄,陪父母和爷爷过年。小芹的母亲秀芬听说大胆回来了,忙带着几箱水果去了老贾家,闲话起来对大胆说:听说你在卫生局上班,你小芹妹妹也在准备考卫生局的工作,你看看能给帮忙说几句话不?大胆赧笑说:婶子,这招考的事情,俺哪敢掺和啊,再说上面都有领导把控着的,俺说了也不算。小芹一直都很努力,肯定行!小胆听了嗐了声说:姐姐你就太认真,谁家没个亲戚朋友,你们办公室主任前几天跟我吃饭,还说把他表妹安置进去了,你要是能说上话,乡里乡亲的就帮忙说几句呗!
秀芬听了小胆的话,忙帮腔道:是啊是啊,你看你弟弟说的多在理,小芹从小就喜欢跟着你,听说你在卫生局做官,就帮你妹妹说几句话呗。大胆忙摆摆手说:婶子,俺就是个干活的,没做什么官啊,招考的事情真的不归俺管,俺也不能在领导眼皮子底下插手啊。秀芬瘪了瘪嘴,不说话了。小贾的妻子留秀芬在家吃了中午饭,饭桌上小胆多喝了几杯,比小时候话匣子多多了,他絮絮跟爷爷说起他的“英雄事迹”,说他一个人喝趴了开发商的一办公室人,也就是凭此走了工程竞拍的“绿色通道”。秀芬听得眼睛都不眨了。
出了小贾家,家里人问秀芬事情办的咋样,秀芬把在贾家的事情原原本本学给了小芹她爹。慢慢地村里人都知道了,大胆其实是个小胆了,小胆才是真的大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