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到17世纪的欧洲,基督徒们狂热地相信这样一则传奇:在充斥着异教徒的遥远东方,有一片信奉基督教的神秘国度,这个国家的皇帝同时还是一名基督教祭司,他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坚定地捍卫着上帝。
他曾经大破波斯军队,并率领军队直逼耶路撒冷,无奈底格里斯河结冰无法渡过,这位伟大的君主方才放弃了他的计划。
更人有传说,这位约翰就是使徒约翰,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纽伦堡编年史》中描绘的祭祀王约翰这当然只是基督徒们在屡次东征穆斯林失败后用以安慰心灵的幻想,但故事本身却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东方确实有一位皇帝击败了穆斯林,但他并非基督徒,更不是什么上帝的使者,而是一个契丹人。
而他的一生,确实配得上传奇二字。
一、文武双全
耶律大石(1094-1143),字重德,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根正苗红的大辽皇族。
生在帝王家的他是个文武全才,除继承了契丹祖先的骑射本领外,还精通汉语,二十一岁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应奉。依据辽朝科举制度,只有殿试头名才能任此官职。后他改任翰林承旨,接着升任刺史、节度使。
出身皇族,能力卓越,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的事业必将一片光明。
人们往往都这样认为,但他们忽略了除去自身的外部因素。
有些事情,并不是仅靠努力就能实现的。
支撑他事业的大辽王朝,此刻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耶律大石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次年称帝建立金朝。辽朝屡战不敌,仅仅七年就丧失了半壁江山。1122年,金军攻破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往夹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位于南京(今北京)的朝廷群龙无首。
与此同时,一心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与金军结盟的北宋也开始了北伐。
大厦将倾,正需要国之栋梁力挽狂澜,沉重的使命就这样落在了大石的肩上。
天祚帝不知所踪后,群臣于当年拥立晋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大石被新君视为股肱之臣。
北宋大军十五万来攻,大石被委任西南路都统率军迎敌。他先是以2000骑兵击败宋军先锋,接着带领3万增援军队渡河大败宋军主力,其后率轻骑追击撤退的宋军,一度围困北宋名将种师道(水浒传中经常提及的“老种经略相公”),宋军彻底溃败,死者不计其数。
重重忧患使得耶律淳即位不久便在惊恐中死去,北宋闻讯纠集50万大军再度来攻。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涿州守将郭药师在这个节骨眼上率领辽朝精锐常胜军降宋。
此时北辽军队只有不足两万人,宋军甚至一度攻入燕京外城。
危机时刻,耶律大石与西王萧干率领6000士兵趁夜对外城发动奇袭。而城中的宋军此刻正沉浸在酒后奸淫掳掠的快乐之中,面对敌军的进攻猝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城外的宋军见到河对岸起火以为是敌人杀来,竟落荒而逃,在逃亡过程中兵士互相践踏,无数人坠落山涧,丢弃的刀枪甲帐绵延数百里。
二、无力回天
虽然击退了宋军的进攻,却阻挡不了女真人的铁蹄。当年十一月,金军攻破居庸关,次月,燕京失陷,北辽灭亡。
金灭辽与北宋的路线大石逃离燕京,几经周折,终于在夹山找到了东躲西藏的天祚帝。
但等待他的不是热烈的欢迎,而是冰冷的枷锁。另立新君之事天祚帝十分恼火,他将大石等人扣押,准备以谋反之罪处死。
“陛下弃国而逃,致使黎民涂炭。即便我立了十个耶律淳为帝也都是太祖的子孙,难道不比拱手江山于他人要强得多吗?”
大石慷慨陈词,一番话让天祚帝无言以对,最终赦免了一行人。
有了立足之地,也让大石有了挽回一切的希望。
然而刚刚聚拢了一些残部后,性急少谋的天祚帝就按捺不住,妄图主动出击。
金军势大,而辽国此时还远远没有恢复,贸然出击定是以卵击石。
天祚帝是个合格的昏君,狂妄而愚蠢。一心求胜的他对大石的苦劝无动于衷。
继续追随他只有自取灭亡。忠君与爱国不能两全,大石果断选择了后者。
于是公元1124年的一天,他带着两百名骑兵,乘着夜色离开了夹山。
一切如大石预料,天祚帝出兵后不久便被金人击溃,一年后,他在投奔西夏的途中被金军所俘。
南下的天祚帝最终死于金人的囚牢之中,而北上的大石则开启了他的史诗。大辽王朝看似覆灭,却仍有星星之火留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