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剧目,早已耳闻心慕。二月既望日杨君得票若干,分与众同仁,遂得有幸一睹为快。
现场之人山人海自不待言。首次观看,我几要瞠目结舌。虽对光影声电运用于剧目之技术有所知晓,然见此等轩昂壮丽之舞台,尚为首次。舞台在缤纷的光影掩映下真可谓美轮美奂,各类机械的运用让剧目场景的切换变得轻而易举,给人一种大开大合的酣畅快意。更兼演员技艺之精湛,使得天时地利人和俱备,遂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不足两个小时里充分演绎,叫人叹为观止。
抛开科技,我所在意者,全在主人公之武媚也。剧目中的她,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毁掉皮肉,方现佛骨。每称此语,后台工匠劈山凿岩之景便恢宏大气地映射在观众席前,将人物的情绪烘托到极致。
剧中的武媚,十四岁进宫,因打翻浴盆险殒芳魂。她从此明白,人的运命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不甘摆布,她百般讨好高宗父子,杀亲女,黜亲儿,横眉冷对天下人议论。
她不为杀而杀,但她深知,若无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她终究不过是个命如纸薄的女子。于是,她发誓要不顾一切地走向历史的前台,让整个天下在他们面前俯首。
一步步地,她终于如愿登极,成为巍巍天下第一人。当她在圣殿里接受群臣的跪伏,她才感受到了做命运主人的底气。但仅仅做一个集权者,绝不是她的抱负。她要让天下人瞧瞧,何为“牝鸡司晨”?凭什么女子生来要接受各种桎梏,凭什么女子就要卑于男子,凭什么女子就不能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她的一生都好像在回答这些无数女子想过却无力回答的问题。她不愿也不甘做浩荡历史中的一抹浪花,于是她注定要比众人接受更多的历练。残酷的现实,不屈的斗志,让她形成了三种炽热的情感。一是追求自由解放的灵魂,让她打破历史对于女性命运的蹂躏,果敢地向专制发起冲击。似此等气魄,怕是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也望尘莫及。二是为苍生立命的使命感。她秉卓越才智,深知将国之重器交于不肖儿子的后果,于是果断废黜李显、李旦,兴德教化天下,国立日隆。三是舍我其谁的气度,无数人费尽心机想要颠覆,然而她等闲里把剑一挥,顷刻间就教十万叛军士灰飞烟灭,让那口若悬河的檄文成了一篇荒诞不经的笑话。
她要树一尊佛像,让那佛像就是她映在铜镜里的模样,让她矗立在伊水河畔的西山绝壁,非为让自己不朽,而是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她用尽一生得出的苦涩而不容置疑的真理:凿尽肌肤,才能涅槃。从此,那尊卢舍那就凝结成一个高贵的精神符号。
我为她的建言十二事而喝彩,为她爱惜人才、知人善用而鼓掌,更为那一尊佛、一块碑而折服。
这样的一生,绝无仅有。日月当空,她当得起这个“曌”字。
放眼历史深处,杳邈幽史已难寻觅。而她虽然被复辟者恶意中伤,却谁又能够遮蔽她的光芒万丈。
伊河水千年不绝地流去,她就伫立在龙门山上,捻着兰花指,平静而神秘地笑着。这种难以描摹的洒脱和淡然也许正和无字碑一样,就是她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命运人生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