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61314/cad5af25224e95a8.jpg)
文/MY麦子
01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不苦的?
幸福的模样大都相似,而不幸却各不相同。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提问者讲述了一个16岁的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小伙,曾找到过月薪6k的销售,但因为不想背20多页的册子,所以选择了工资2k而且需要加班的服务生的工作,因为于他来说背册子太辛苦了,如果要那么辛苦的背册子,那又何必当初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呢?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学习的苦,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吃”,而这吃了这些苦之后,短期内还看不到成效;而对于生活的苦,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动承受者,只是每个人承受的“苦”是不一样的。
02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其实是被环境影响和塑造的,而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根本没有选择权。
一个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人,一个从来没有看过外面世界是怎样精彩的人,一个经常受苦的人……被这样环境的影响,慢慢地他就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像《天堂电影院》里说的“如果你不走出去,你就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就像提问者说到的那个16岁的少年,如果在他之前的经历中有因为学习就让他轻松的得到了某个东西或取得某个成就,他就不会认为当服务员轻松。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学习不一定让他不吃苦,所以他宁愿吃生活的苦。
你根本没有见过好的东西,所以你就会以为自己现在的就是最好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你或许都忘了到底什么是“苦”,什么不苦了,因为对于生活的“苦”,你已经“适应”了。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没有读太多书,没有开阔的认知格局,也就只能在自己仅有的认知范围去选择自己认为不那么苦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1314/4e5add54889ebb91.jpg)
03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面对很多诱惑,读书的时候觉得除了读书,所有事情都比读书快乐,比如打游戏,追肥皂剧……
前段时间有一个高中同学突然给我发信息问我“你可以推荐一些兼职么?”
我问她可以做哪方面的,她说淘宝刷单啊,能够线上做的都可以。
我问她可不可以做一些技术类的,比如设计、写作等,她说她现在在一家公司当文员,时间挺多,就想做点简单的,技术类的做不了。
我遗憾的给她说现在没有适合她做的兼职,她也没有再回复我消息。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们还经常聊天,那时我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她听了之后满怀信心的给我说“我觉得平面设计很不错,我打算空闲时间也学习学习,以后就去广告公司上班。”
那时候我也是对她鼓励有加,学习力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的东西。
然而几年过去了,她还是以前那个她,还是从事着天天无聊至极的文员工作,即使是现在人人都可以干自己喜欢事情的自媒体时代,她也依然迷茫而找不到归途。
学习苦吗?苦!若不苦有哪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当下的安逸呢?
生活苦不苦?苦!若不是因为生活太苦,有哪会有那么多选择努力拼搏让以后的自己少吃一点苦呢?
04
生活很苦,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呢?
除了人性的弱点之一懒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身处环境的局限,自身认识的格局与认知。
刚毕业的时候,拿着两三千的工资,每次回老家隔壁的大妈就会时不时的打听“你现在多少钱一个月啊!”
我笑笑不说话,她开始自言自语“我们女儿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五千一个月,再怎么说你这个读了大学的,应该比我女儿工资高哦?”
“大妈,我刚毕业出来,还没有太多社会实践和经验,工资没有你女儿高”我说。
“哎哟哟,书还是白读了,还是不读书好,还免了几年学费”说着一脸不屑的走出我家大门。
后来她的女儿很早就嫁人了,儿子也高中毕业辍学了。因为在他们家的观念里“不读书,也可以挣钱,又何必要浪费那么贵的学费?”
在这样的环境中,在他们认知里,一个月五千比起一个月两千其实就是不吃苦了,他们就很根本不知道那些因为学习而让自己生活不那么苦的人到底拿多高的工资,过多好的生活。
所以,他们或许觉得他们生活并不苦。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1314/575571041faeb027.jpg)
05
大学的时候在校宣传部认识一位赵姑凉,无论学校什么活动她都积极组织,参与,后来更是因为一起参加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而熟悉。
赵姑凉的家庭也很普通,但是她的父母一直鼓励她好好读书,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也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平时除了参加活动,她就是努力读书,为了考上研究生,她有半年时间是早上六点起来去教学楼读英语,风雨无阻的坚持了半年,半年下来她瘦了十斤。
你说这样的日子不苦吗?苦,可是她坚持过来了,她考上了研究生。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对自己狠,生活就会对你狠”
今年年初看她的朋友圈,她已经去了波兰做交换生,做起了代购,生活已经是另一番模样。
我于去年8月中旬开始认真写作,自己不断写,不断学习,不断与自己死磕,这大半年以来,无论是邀约讲课或者编辑推荐出书,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因为我知道,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只是想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让自己以后的生活好一点,让父母的生活好一点。
打开自己的认知格局,你要的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
学习不会一直苦,当你有了学习的成绩,找到了学习的乐趣,那就不是苦,但如果你不学习,可能生活会让你更苦。
生活很苦,学习也很苦,但请你不要怕吃苦。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往期精彩文章:
END-
我是麦子,陪你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
只做高端客户,只做利润大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赚钱。
卖一些是人都能做,是人都能卖的产品,想赚大钱,实在是太难了,
唯有做没人做过,市场需求大的产品才赚钱,切记切记!!
怎么样在农村找项目?
一是天天坚持看地方电视台广告;
二是天天坚持赶集;
三是天天坚持开车在附近的农村溜达,看乡下电线杆,墙壁上的的广告;
四是天天坚持看地方报纸或杂志;
五是坚持天天打电话,见到一个广告都习惯性打电话。
大家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一个月后,你打算怎么在乡下创业,我不说,你自己心里就有答案了。
我们村有一兄台,从广州回老家创业,在家闷着头想了几个月不知道该干啥,又回去打工了!我都说了,没事儿出去走走,他说怕耽误思考,!!!
人本来很聪明,慢慢就弱智了,为啥?老是接触一些不靠谱的人,做一些不靠谱的事儿,没完没了的意淫。
我都说了,中国任何一个慈善机构都是以商业的模式在运行,大家每年都捐那么多钱,跑哪儿去了,有说法吗?哈哈,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计划生育每年都从老百姓哪儿忽悠很多钱,都跑哪儿去了,XX公布数据没?
如果你是练舞蹈的,每天一个动作重复两万次,坚持三个月看看;
如果你是练字的,每天都用心写两万字,坚持三个月试试看;
如果你是做网赚的,每天边看广告,边做推广,坚持三个月试试看;
如果你是做软文营销的,每天读10万字,写2万字,坚持三个月试试看;
如果你是做流量的,每天坚持做2万的流量,坚持三个月试试看;
如果你想年赚千万,每天坚持想法儿赚一万,当积累到2万个点子时,你看自己的思维变没变!!
我总是对自己说:“别他妈老埋怨自己没钱,压根都没疯狂过,命运焉能改变?”
2018年了,我要加把劲儿,自毁式修炼,就不信成不了佛或仙。
“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如果你不走出去,你就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如果不对自己狠,生活就会对你狠”
学习力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的东西。
学习苦吗?苦!若不苦有哪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当下的安逸呢?
生活苦不苦?苦!若不是因为生活太苦,有哪会有那么多选择努力拼搏让以后的自己少吃一点苦呢?
除了人性的弱点之一懒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身处环境的局限,自身认识的格局与认知。
打开自己的认知格局,你要的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也就是说,有些主角「数学学到初一就够了」然后就能「修习成法学博士」领导兲朝特色「依法治国」:蒙古人杀人按照其传统风俗习惯赔点烧埋银子,汉人批评殖民地民族政策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财产」。
那还是算了吧。这种「习」不「学」也罢。
而学习的苦挺宽泛的,既有可能是懒。当你走不出舒适区的时候就没有那个动力,又或者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升学就业自我感觉努力了也不代表回报一定满意啊)
相信我以后写作文一定会用上这句话的。
我是一名产品经理,身处中职教育行业,虽然刚进入这个行业不久可是感触良多,接触太多的中职学生,中考失败,被打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处于糟乱的学习环境,不能独善其身,缺乏自控力,种种。。。管不住自己,接受不了学习的苦,一步步的准备接受生活的苦!一边哭诉自己迷茫,没有方向,一边大吃大喝,深夜通宵游戏。人的一生吃苦享福都是平等的,谁比谁都不会多半点,只是他人在该吃苦的时候你在享福,他人在享福的时候你却在吃苦。更不要谈不是不吃学习的苦,是没有天赋。我们国人的努力程度所带来的回报,还根本谈不上天赋二字!
写的真好,有哲理
你感觉不到可能是因为你喜欢压迫感,你认同他的观点,我不认同,仅此而已!
学习能让我们生活多了些许可能,学习本身的苦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的路还要一步一步走,至于那些苦不是所有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回避和克服………
祝内心欢喜祝未来安好
打开自己的认知格局,你要的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
张萌-萌姐每天坚持早上四点钟起床,已经坚持了19年,现在她成功了。推荐一本她的新书《加速,从拖延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