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粮是士兵们在行军打仗时身上自备的干粮,具有体积小、营养丰富且热量高的特点。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军粮储备,正如古人所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古代行军打仗时,士兵们吃的军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ca111208ccddcf65.jpg)
最早的军粮做法就是煮粥。在宋朝以前,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极少有铁锅。陶器最适合煮粥而不适合炒菜。在夏商周三代,一般会煮小米粥,有时还会加入各种野菜、野果以及豆类。军队一到饭点儿,就会架起锅熬粥喝。不过,肉粥这类食物,一般只有军官才能吃得上。
古代军队的军粮比较单一,一般只有主食。在中国人的主食中,吃得比较多的是黍米、大米和小麦三种。黍米类似于小米的粗粮,在春秋战国时期,黍米因为广泛种植且储备丰富,所以被作为军粮的首选。虽然大米在那个时候也有,但因其价格昂贵,只有士大夫才能吃得起。另外,黍米的保存时间更长,是大米的两倍,所以更适合作为长期在边疆作战的军队的军粮。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e865a505fcfffc2f.jpg)
除了粥类,士兵们作战时携带干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大饼馒头等食品要到很晚才成为军粮。因为面粉加工困难,且当时人们不会发酵技术,所以制作干粮都是死面。直到汉朝时期,烧饼才出现,但大部分士兵都吃不到,只有一些高级军官才能尝到。到了唐宋时期,烧饼和大饼才真正成为军粮的一部分。明朝时期,为了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制,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穿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35ba1a63c9a4bc85.jpg)
此外,军队中马匹的伙食也不能忽视。许多人认为,军队中的马匹就是吃吃草就可以了,但其实并非如此。马匹也会被喂食专门的军粮,以保证其战斗力和耐力。战马为了在战斗中保持体力,并具备一定的爆发力,仅仅靠吃草是远远不够的。在古代,战马的食物其实与人一样,主要是粮食。而且,战马一天的粮食消耗量通常是人的六倍。如果粮食物资供应不上,士兵和战马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吃些野菜或其他可食用的植物来勉强维持生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b514061b592a09bb.jpg)
历史上有很多记载,例如在三国时期,袁绍的部队在河北食用过桑葚,袁术的部队在淮南则食用河蚌。当食物资源枯竭时,他们要么吃人,要么军心涣散,甚至有些将领会变得毫无人性,将人肉当作美味的食物。这种变态的行为不仅发生在中国古代战乱时期,五胡十六国、唐末、宋末和元末等乱世也同样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