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的一个侄子大三了,这段时间正准备考研。但纠结于不知选什么学校好。选更好一点的学校,觉得自己大学期间没好好学,怕考不上;退而求其次,又心有不甘——自己本身就读985高校,差的学校肯定看不上。我嫂子几次让我给他参谋一下。但不经过深思熟虑,我也不便提出建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7135/41f01dfb2e160976.jpeg)
正好不久前曾经的同事娟子从深圳回来探亲。我们关系一直不错,也时常联系。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了这些年来的生活。几年前,因发展遇到瓶颈,她毅然在35岁那年选择考研,并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高校和专业。两年毕业后辞职,携家带口去了深圳,如今在那边生活稳定,每年至少两次出国学习的机会,事业上也做得风生水起。当我和她聊起侄子准备考研的事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说:“肯定要考最好的了!别让孩子将来后悔。”通过和她深聊,我把她的观点整理了一下,征得她的同意,做一下分享。
2
为什么考研一定要考名校?说白了其实就一句话:考上名校,很多事情都会好很多。难道不是吗?
首先就是将来好找工作。名校学历是最有利于找到好工作的条件之一。中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名校情结。人们更相信出自名校的学生有更强的能力,更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更丰富的资源。包括以后评职称、晋职等都会有很大优势。
其次,名校有更优越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国家强力支持的39所985高校和一部分211高校,不管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会比其他院校好很多。各种教学设备更为高档现代齐全,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这样的重要指标也会更有保障。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7135/64c5d2fc66d69553.jpg)
名校一般坐落于全国的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汇集了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所以如果可能,尽量考虑A区院校。
有人说,和一群鸡在一起,你只能就地觅食,而和一群鹰在一起,你也会有奋飞的欲望。你将来的发展高度,就看你年轻的时候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如果每天你周围都是一群实力超强的同学和你竞争,你想不进步都难。在名校跟着有名望的导师,还有可能接触比较有分量的科研项目,使你站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名校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良好的社会美誉度,会成为你将来发展的宝贵资源。为了这个,也值得拼一回啊。
第三,名校未必更难考。其实复习起来辛苦程度是一样的。与其为了一点点的轻松换来终生的后悔,不如多用点力气考个自己想上的学校。而且名校录取相对公平一点,没有那么多幺蛾子。考名校复试不过还可以调剂到其他学校。如果开始报的就是一般学校,你还往哪调剂啊。
有人不敢放手一搏考名校,怕落选,选了个好考的学校,入学以后却很后悔很懊丧很失落。不仅学校的学生也都是来自二流大学甚至更差的学校,而且导师也都没有什么项目,更主要的是在观念和视野上对自己没什么帮助。一般学校的研究生和本科没啥两样,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白白耽误时间。
有人说,“有一种考研失败叫考上不如考不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确道出了这种欲哭无泪的心酸。如果你用三年的时间换回一张没有含金量的文凭,那不如直接工作了,还会积累三年的经验呢。
3
目标确定之后,执行就是很关键的了。“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要想稳操胜券,第一要早下手准备,至少给自己10个月的时间。第二要方法正确,策略得当。
一、单独复习还是结伴复习?
如果感到自己心里有底,自律性又比较强,不希望复习的过程中受到过多干扰,可以单独复习,这样效率会比较高。但也要防止孤陋寡闻,要和外界保持必要的沟通,尤其是及时了解报考学校的相关信息,以免错过有价值的信息。
若喜欢结伴复习,选择可靠的研友就很重要了。TA要能给你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而不是拖你的后腿。你低迷时TA能给你打气,你跑偏时TA能给你提醒。这都很重要。
至于报不报辅导班,要看个人的情况。有的认为辅导班很有效,起码比自己闭门造车复习要好。有的觉得没啥用,白浪费钱。
不管单独还是结伴,都需要制定好自己的复习计划。考前所有内容至少要复习两到三遍,规定好每一遍复习的最后期限,再分解到每周、每天的复习内容中,只要计划如期完成,复习就是扎实有效的。
二、公共课与专业课复习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公共课,尤其是政治,做好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认为做笔记是在浪费时间。笔记和书上的内容是不太一样的。笔记的作用在于整理知识,使书上的内容更有条理,更有逻辑,更便于掌握。这一点在答题的时候会有明显体现。
做笔记,不仅能迫使自己坐下来,使自己在看不下去的时候还能保持一定的效率,而且更主要的,在后期复习中统揽全书结构,把书读薄,用最短的时间抓住全书精华,笔记功不可没。
当然了,不是说做了笔记就万事大吉了。整理出笔记只是第一步,要在最后两个月对笔记上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真正掌握在心里。做笔记,背熟,成为基本常识,这是一般流程。然后再结合做题,进行查缺补漏。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7135/03ccc033923e67b6.jpg)
英语每天至少保证两个小时强化单词的记忆。词汇量是阅读的基础。两者可以双线进行,相互促进。后期还要大量刷题。专业课要把指定的参考书反复看,搞个熟透。然后做历年真题和模拟卷,边做边总结。最后阶段还要严格按照考研要求在规定的三小时内完成。当刷题成为本能,你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总体上看,复习的基本策略大致为:整理笔记,强化记忆,大量做题,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反思反省,总结方法,调整方向。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转换、变通、整合,以实现最有效的掌握。
三、感觉没一点效率,学不下去了怎么办?
暑假是个转折点,很多人从暑假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坐不下来。为了保证这一阶段的有效复习,需要积极做出调整。
自我暗示,激励自己。当自己以学渣身份挑战名校,就像荆轲刺秦王一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那样一种豪气干云,那样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迈情怀,如何能不极大地激励自己?心里想着:如果像我这样准备都考不上的话,谁还能考上呢?
当你内心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能创造未来,会有一种不断的新生力量在你胸中蓬勃成长。
告诉自己,只要再努力一点,坚持住,就可以把梦想的生活,紧紧地抓在手中。多想想美好的事物,多畅想一下未来,一切都会过去的。全身心投入吧。破茧成蝶的那一天,一切都会是全新的。
“心至苦,事至盛也。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总宜平心省气,稳稳办去。”(曾国藩)埋进书本里,埋进试卷里,埋进密不透风的黑茧——为的只是有朝一日破茧成蝶。考研嘛,不过就是闭关一年,心无旁骛,与世隔绝。但当你出关的时候,已是另一个自己,身披锦衣,彩绣辉煌。
交替用脑,提高效率。英语看累了,就做数学;数学做烦了,就背政治;政治也不想看了,就读课外书。这样轮换用脑,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考研过程中,每天花三四十分钟读几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一种调剂和休息,也是可以开阔思路和视野,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消遣。可以读稍微轻松点的课外书,如各种小说等。
最好不要在手机上阅读——你也懂的。手机不要随时带在身边。它太影响复习了。只能暂时忍痛割爱。
劳逸结合,适当放松。作息一定要规律。制定计划要有可持续性。张弛有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每天保证至少12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太鸡血了也不行,最后可能成为强弩之末,该冲的时候反而冲不上去了。要保持一颗正常的心态。
累了,可以晚上散散步,打打球,或慢跑几圈。这也是必要的调节。这样轻松惬意的方式,能有效缓解压力和疲劳,使自己每天都过得很有规律,很充实。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舍不得休息。这只会适得其反。长久不休息会使自己很疲惫,看不下去书,大大影响学习效率。看似快了,实则慢了。
考研,是一种成长。那是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把自己放在铁砧上锻打。青春的成长,有时候有它特有的苍凉。它使你在种种不堪中,完成自己的一次自我蜕变,涅槃重生。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童年系列)
网友评论
对于专业课,确定要报考的学校专业,去实地考察一下,打听一下各个老师的情况。加几个在读的师兄师姐的微信或QQ,有问题多问问,不过最好集中列个表一下子问,不要零零碎碎,想起来问一下,也浪费人家的时间。
暑假的话就不要在家待着了,去学校上自习吧!
对于公共课,尤其是政治,其实报个班能节省不少的时间,毕竟都是专门研究考研的老师,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考研时间还是比较紧的,能节约一点时间是一点。不过有了重点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背。
前年我妹从工科跨专业考北师大的教育学,买了网上的专业课视频,证明还是很有用的。顺利考中。不过这也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