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间管理入门到精通遇见好书读书
至今,99%的人都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信息整理方法。

至今,99%的人都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信息整理方法。

作者: 作家长河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12:38 被阅读591次

文 | 好书君(公众号:遇见好书)

你知道每个人一天要接收多少信息吗?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目前我们每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然而,面对这些呈几何状增长的碎片化信息,如何收集和整理,是件令人头疼的事。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刷微信微博时,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文章收藏,但这些收藏的文章就如同被放进抽屉一样,再次打开的机率很小很小。

为什么呢?是文章的质量不高吗?不是,是因为信息更新的速度太快了。新的信息还没吸收,更新的信息接踵而来,这让很多人没时间回头。

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市场上出现了诸如《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专门教授如何整理信息的书。也出现了「存在」「Centrallo」等一大批专门整理信息的APP。但说实在的,受个人使用习惯的限制,这些东西只解决了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依然在为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而苦恼。

说了这么多,其实今天是要给大家推荐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一元化笔记法。为了把这种方法说明白说透彻,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了一本名为《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书,系统地把这种方法进行了介绍。

提起奥野宣之,大家对他并不陌生。2016年,畅销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出自奥野宣之手。大家所熟知的他的作品还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在日本他被誉为 “笔记本作家”。

书中,作者倡导的一元化笔记法就是只需一本笔记本,就能把所有信息搞定。或许有的人会想,这么简单,效果不会太好吧。刚开始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发现,正因为简单,所以效果才好。

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本笔记本。如工作的、日记的、学习的、企化的、随手记的一大堆。乍一看很细,但在实际运用中,根本顾不过来,而且记得太细,用到的时候往往就记不住这个信息是记在哪个本子里的。亦或许今天带了这个本子,没带那个本子,折腾来折腾去,不但人累,而且还没效果。

书中倡导的一元笔记法,恰巧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这种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 简洁、简单。记录不需要分类,任何想记的东西都可以记录在一个本子里,非常简单。

■ 无压力。以前笔记本过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到底这个内容要记在工作笔记本里还是日记本里。在搜索记录的信息时,也会有一定的负担。而一元化方法,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了,想记什么随心所欲。

■ 自由。无论是一个好的创意,好的警句,还是一张漂亮的图片,亦或是剪纸都可以很轻松地往笔记本里装,不需要顾忌什么。

为了把以上三个优点用活,运用过程种还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 一元化。一元化就是把你想记的内容都放在一个笔记本里,这个很好理解,但这也是一元化笔记法中首先要遵守的一条规则。

■ 时序化。时序化,强调的是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同时,每次记录后都注明日期,甚至地点,这样便于后期搜索。

■ 索引化。所谓“索引”,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寻找信息的线索。正如以前流行的一句话:“外事不决问谷哥,内事不决问度娘”,我们只需把握信息的参照方法和所在位置即可。运用中,我经常在摘抄的名言警句前加“M”,在随时随地的感想前面加“G”等。这样就能将看似杂乱的笔记分成不同的小块,便于后期查阅。

遵守了以上三条规则,即可开启一元化笔记之路了。但在运用过程中,如果再稍加掌握以下技巧,则效率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哟。

■ 略写。即用罗马首字母的方式略写,这是提高记录速度的一个好方法,比如作者例举的:

京都—KT

名古屋—NGY

美术馆—BJK

图书馆—TSK

学会这样的略记,在做很多复杂的采访或会议记录时,记录速度就会提升很多。

■ 将内容符号化。我们可以将经常写的内容用符号来标记,比如:用“R”表示读过的书,用“M”表示看过的电影,用“T”表示看过的电视节目,用“会”表示开过的会议等等。

■ 葱鲔火锅式。名字读起来拗口,实际运用却很简单。比如,在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前加“○”;在自己的感想前加“☆”等。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记笔记的一种固定形式。

■ 巧妙使用分隔线。在实践中,分隔线是我使用最多的,通过分隔线可以把看似杂乱的知识点分成N个小块,这样搜索信息时就能清晰快速地找到。

■ 记录与粘贴并用。多数伙伴对剪报应该很熟悉,而作者在书中强调的是,不光报纸可以粘贴,照片、杯垫、门票、账单等等都可以作为粘贴的对象。这样做不仅使笔记更丰富,同时也减少了记录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时,在查寻时,容易触景生情,对当时发生的事情能快速准确地回忆起来。

把笔记记录好了,最终是要为我们的工作或写作提供素材的,这才是记录的最终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的笔记本变成一本百科全书呢。作者例举了《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的5个步骤。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以上就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的基本内部,总体看,作者将形形色色的日常信息与信息引发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这一本整理信息的方法,我看后启发很大,现在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在不断的实践。

到目前,也许还会有伙伴说,我没那么多可记录的东西呀。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说:“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确,一天中,我们会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对这些人和事的思考和看法,疑惑或再意的内容,都是可以记录的。而且我们记笔记,不是我们觉得有用才去记,而是在记的过程中发掘更有用的东西。今天记录的内容也许对我们当前的工作一点帮助也没有,但未必对明天的工作也没帮助呀。

为整理信息而做笔记,是一项靠自觉驱策的活动,是一种求知不倦的生活方式,真心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把书中的方法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信息整理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今,99%的人都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信息整理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eb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