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
成事 | 戒“傲慢”之说

成事 | 戒“傲慢”之说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6-21 09:11 被阅读0次

曾国藩能够被今人誉为“成事之神”,其“硬点”何在?我以为是在其辩证思维辩证作为,或者用今天的话说,辩证法尤其游刃在心——不仅善于思谋做人做事上的成功之法,更善于把握做人做事上防止失败的要害所在。其“防止傲慢”的嘉言,是为特别之例证。

曾国藩说:“凶德致败,莫甚长傲。”其义即在于:违背道德的恶行必然招致失败,其中最危害的莫过于傲慢的滋长。可以想见,这是曾国藩久历仕途官场的最深切发现与经验。普通人、一般百姓偶有“傲慢”,是不足为怪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官场中人、商场竞争之地,傲慢以至傲慢滋长,则就非同寻常了,最是致败之因——谁人愿意与傲慢之人长期打交道呢?这是完全可以想见的致败之因。

“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如是可见,曾公是何等善于察言观色而形成己见。此言,可谓抓住了“傲慢”的三大表现——言语傲慢,神色气质傲慢,面部表情傲慢。如是,确为曾公所言之“人皆厌薄”。现实生活中,若有如此之人,谁人愿意与之共同做事、成事呢?

由以上“概括”并“具象”之言后,曾公指出:“中心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此中之“恃”即“傲慢”的代词。可见,这是一句精辟的心理学并行为学见地——心中有所仗恃,必然会反映到面部表情上,可谓“得意忘形”的一种特例。

基于上述,曾公则联系“自家”而说事了:“以门地言,我之物望大减,方且恐为子弟之累。”这即是说,以咱家而言,我现在的威望大大减少,正好减轻了我成为子弟们傲慢的原由,是为“坏事变好事”。此言,最能体现曾公的辩证之思。现实地看,“官二代”“富二代”的傲慢仗恃不都是源自父辈的声望势力吗?但有以曾公此思此言否?

接着,曾公又说:“以才识言,近今军中炼出人才颇多,弟等亦无过人之处,皆不可恃,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这可谓道出了“名人”家庭成员或子辈何以做人做事的“硬核”:“抑然自下”——甘居人下;“言忠信”——说话上忠诚守信;“行笃敬”——做事上笃守厚道,有所敬畏;最在不可仗恃自家威权声名,且要以自身的努力开辟出新气象。

综合而思之,作为一位封建大吏,曾国藩能够如此辩证开明,固然有其追求“不朽”的衷心,但比较而见之今人,还是让人深为钦佩的,因为今人者多有所不及,我亦在其中。


相关文章

  • 成事 | 戒“傲慢”之说

    曾国藩能够被今人誉为“成事之神”,其“硬点”何在?我以为是在其辩证思维和辩证作为,或者用今天的话说,辩证法尤其游刃...

  • 成事 | 傲慢不是风骨

    今天的话语世界里,还有人讲风骨吗?魏晋风骨更是少有人知论吧? 幸会的是,《曾文正公嘉言钞》中特有一条是讲风骨的,不...

  • 戒傲慢之心

    2022.3.1 读《故事的疗愈力量》第五章,“家庭故事的疗愈力” 这一节的内容读过很多遍,每次读都会让我再次看见...

  • 修身为什么?

    西方宗教有“七宗罪”之说,即罪恶的来源有七种,分别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傲慢,是因为觉得...

  • 高调的三字经

    三线:严守思想防线、权力界线、法纪红线 三大:大气谋事,大胆管事,大力成事 三戒:戒浮,戒贪,戒俗 三须:为官须惜...

  • 成事之本戒惰戒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自律学习...

  • 别再让别人为你的懒惰买单

    01 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和暴食,此为人生七宗罪。犯此七宗罪者,必受七刑处之。 七刑者 傲慢 戒之在...

  • 【17】三戒:成事者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

    原文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详解: 李筌注解:“敌贪利必乱,乱则可取之。” 战例还是前面说的还是前面说的李牧败匈奴...

  • 成事 | 劳以戒惰,谦以戒傲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二字,受用无穷。劳所以戒惰也,谦所以戒傲也。有此二者,何恶不去,何善不臻?”...

  • 霍乱时期的爱情

    认识你之后, 我竟然开始喜欢看这些爱而不得的故事 , 例如《霍乱时期的爱情》 , 《色戒》, 《小妇人》, 《傲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 | 戒“傲慢”之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ar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