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妈妈的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的情景:让孩子吃饭,他却在玩玩具;让他写作业,他说肚子饿;该睡觉了,却要吵着看书;第二天上学马上迟到了,他却赖床不起。总之就是:跟你对着干,不听话。我是两个小男孩的妈妈,很多时候,让他往东走,他往西,着实令人生气。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越压迫越反抗。该怎么办呢?别着急,非暴力沟通来帮助你。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为了解决人们在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专门发明的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一共有四要素。
第一个要素:说观察。
观察强调的是,把观察的到事实和评论分开。
比如:我看到孩子又在玩手机,我以前会说:“就知道玩手机,一点都不听话!”“不听话”,就是一个评论,而不是事实。学了非暴力沟通,我这么说:“孩子,我看到你已经玩手机很长时间来,这样对眼睛不好,我提醒你很多次了,你都不听,这次我很生气也感到很失望。”这样就把事实和评论分来了。
再比如,教了很多遍的数学题,孩子还是不会做,你可能会说:“你真笨!”这是个评论,而不是事实,换个说法:“孩子,这道题我给你讲过的,还记得吗?看看以前的笔记。”
为什么要说事实而不是感受呢?说事实,大脑处于开放的状态,事实大家很容易接受。而评价、批评、指责,大脑处于闭锁的状态,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和反抗。同时,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的关系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就好像天平的两端,突然失去了“尊重”。有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尊重就像空气,拿走了尊重,就好像没有了空气,对方满脑子想的都是尊重。
第二个步骤:谈自己的感受。
需要说的是,表达感受要把想法与感受分开。
比如说:你的员工没有很好的完成工作,你可能会说:“这人真不行,这点事儿都干不了!要你干吗?”这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感受,换个说法:“你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我很失望。”
再比如,下班后你看到家里很乱,洗碗池里堆满了锅碗瓢盆,脏衣服扔的到处都是,而你老公躺在床上玩手机,你恼羞成怒,开口大骂:“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啥也不干,你真懒,简直是个懒蛋。”“你真懒”是你的想法,是你贴的标签,而不是感受。给别人贴标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一场大战。换个说法:“我看的家里很乱,而你在家却没有收拾,我觉得很生气。”
你可能会问“你真懒”和“我很生气”有什么区别吗?
“你真懒”把责任推给了对方,都是他的错,而“我很生气”,把责任指向了我,这是我的感受,“感受”纯属主观,事情可以不对,但是主观感受没有对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你可以说我事情做得不对,但是不能说我的感受不对。
第三个要素:说出你的的需要。
在矛盾与冲突中,我们很自然地容易认为,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但是,相对于别人的事情,人们往往更关注跟自己相关的事情,这是你的“需要”,你需要清楚地告诉对方。
提需要的时候,把“我的需要”和“对方的回应”分开,提我的需要是我的事情,对方会怎么做是他的事情,不要因为对方可能会不高兴,从而放弃了自己提出需要的权力。你可以说:“我看到家很乱,我感到很焦躁,不开心,我想跟你一起收拾一下。”你不要说:“哼!跟他说也是白说,求他还不如求自己,他那懒样,能干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分清楚,什么是他的事,什么是我的事情,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坦然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勇气的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这也是古希腊斯多葛二分法的主张。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自己的需要上,而不是对方的反应。
第四个要素:提出请求
注意是“请求”而不是“命令”,我想让你知道我的请求,而不是“强求”。
上面的案例中,“我想跟你一起收拾一下屋子。”这是发出你的请求,而不是“你必须按我说的做,马上把屋子收拾好!”
很多时候,你要给对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对方选择的权力、改变的空间,对方才可能去发生改变。
这四大要素,一开始运用起来很别扭,也很奇怪,这跟我们平时的习惯很不一样,对不对?好像给自己的思想上了一个框框,如果你的自我觉察比较差的话,不妨先接受它,慢慢地内化之后,再去精简其步骤。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提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谈观察,客观的描述事实。
2、谈感受,注意:“感受”和“想法”分开。
3、说出你的需要。
4、提出请求。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是一个安全的氛围,如果双发处于一个剑拔弩张的氛围,不妨先冷却一下,等到双方平静下来再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读者们看到本文后,快快运用起来吧,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 对你有帮助的话,不妨动动手指,转发给需要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