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批判咪蒙的文章,起先觉得得笔者言之有理,后面发现其实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其实,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当前,随着公众号阅读量普遍降低,批评咪蒙不失为一个涨粉的好方式,比如咪蒙的文章我越看越乏味了,此时正好出现了一个批评她的人且刚好表达出了你内心所想表达的,顿时觉得酣畅淋漓,顺带关注了一下作者。
吐槽咪蒙的文章都在最后声明说,我不是踩着她吸粉,只是表达一下我的观点罢了。而不得不承认你确是因为她,阅读量大增。
几天后又见笔者再次吐槽了咪蒙,突然觉得笔者也挺无聊的。文章一直将咪蒙在微博上说过的话和公号上的文章再现,逐一地“扇”咪蒙们。后面又力举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为什么会被推到首页,甚至成为一种反鸡汤的潮流。其实很多文章都是鸡汤,也都是以观点影响观点。而一些不过是打着“反鸡汤”旗号的正宗鸡汤文。
也有人说大号就要做好榜样,宣传正能量,不要整日粗话连篇、娱乐大众。
我记得咪蒙有一篇文章说,唯有粗话才能表达感情。不能不承认,我第一次看到《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的时候,真的觉得大快朵颐、酣畅淋漓,深刻写出了内心的呼声,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咪蒙收获了几十万粉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认同和喜欢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她写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她从2015年九月开号,短短几个月时间可以收获几百万粉丝,只能说成功都是有原因的。难道这几百万粉丝都是傻逼吗?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文风看多之后也难免觉得乏味,比如李瑞清,比如小龙虾,比如公司内部的吐槽,还有一些照片征集等。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动物,也就是说我们都是有“追求”的,我们需要看到层出不穷的新的东西的出现,以满足我们好奇心、求知欲。另外,人也都是自私的。我们在享受别人免费提供的服务时,还要指责别人这不好那不好,甚至以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你好”!其实,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七月份,暑假开班招生,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决定这次不直接聘请老师任教,而是招募有意向的合作者,这样就可以专心工作,交给他们打理。消息发布出去的时候,果真有两位同学愿意为此一试。两位同学先前都有丰富的经验,属于学弟学妹而且还是老乡就直接合作了。两周后,宁老师跟我说要降低他们的利益分配额。我说为什么,他说每天早上他们俩都是托到上课时间了才来,下课休息时直接回屋躺着,准点放学,也不帮忙打扫卫生。接待家长,反馈情况,任务安排等都是我一个人来操作。我一个人做得比他们都多,在利益分配上觉得自己受损。后来宁老师还是跟他们谈了这个问题,女的当场就火了:我们怎么没做了,我们做了很多了好吗?那地以后我们扫,学生我们看护,行了吧!
女老师平常看来文文弱弱,在这件事情上倒像个“母老虎”。因为她觉得她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也见她淘宝了一些教科书,大概晚上备课。在她眼里,我去买书,我晚上认真备课,一早从住处赶到这边,我已经在很认真地做好这件事情了。
因此,每个人都会自发地觉得自己付出得多,而对方则显得漫不经心。对对方的不满则如放大镜一样,日复一日的放大。就像男女朋友吵架,指着对方鼻子吼:我做了这么多,而你呢?生气的时候,全是男朋友哪里不好哪里混蛋,自己有多么委屈。甜蜜的时候,突然觉得其实男朋友也是蛮用心的。
我在给企业兼职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对方说我们的定位要这样,充满着文艺气息以及文化韵味。一段时间后,对方说够了,不要再发这类型的了,看都看腻了。之后转发了别人的几篇文章给我看,说要像他们这样比较接地气。我认真翻阅了他们的公众号历史消息,研究发现类型也都一样。更有甚者,一篇文章,一条二条都一样,第二天还接着发。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反差,因为自己的号一般特别关注,天天都会去看,发现不足。而别人的号只偶尔看看,一篇好就觉得都好。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严格,对他人放松。倘若竞争者做得日益强大,一篇文章有人吐槽,也不免会去加入吐槽的队伍大声讨伐。这是因为我们都有私心,嫉妒心。总而言之,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