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榜每天写1000字读书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作者: 游来游去的鱼1240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03:17 被阅读70次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文字来源:《沉默的大多数》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雨正是读书时,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在宿舍里看完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感觉里面写出了现代国人的毛病,虽然是十多年前写的,但现在这些毛病还不曾消失依然存在。

作者简介:

王小波

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

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

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

      在萧伯纳的《巴巴拉上校》里有一句至理名言:人人都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这句话也很有意思,但它是句玩笑。实际上,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力,他已经不战而胜了。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

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一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日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思维的乐趣》王小波

      在我周围,像我这样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智慧与国学》王小波

      弗洛伊德他老人家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点歇斯底里 这真是至理名言!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按不下心头一股无明火,行为失范。

——王小波《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

——王小波《有与无》

      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些坏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我看“老三届”》王小波

      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一所有的人毕竟属同一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 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我看“老三届”》王小波

      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韵,还有韵律: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一一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王小

      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王小波

      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是别人把你当做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

——《个人尊严》王小波

      挤火车和上公共厕所时,人只被当身体来看待。这里既有其一的成分,也有其二的成分,而且归根结底,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说来也奇怪,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就是没有个人的位置。

      一个人不在单位里、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个人,就算是一块肉。这种算法当然是有问题。我的算法是:一个人独处荒岛而且谁也不代表,就像鲁滨逊那样,也有尊严可以很好地活着。这就是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知道了这点,火车上太挤了之后,我就不会再挤进去而且浑然无觉。

——《个人尊严》王小波

      罗素说,中国文化里只重家族内的私德,不重社会的公德公益,这一点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费孝通说,中国社会里有所谓“差序格局”,与己关系近的就关心,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结果有些事从来就没人关心。

——《个人尊严》王小波

      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在我家里,我是个人物,出了家门,既没有权力,又没有义务,根本就不是什么人物,说话没有人理事情没人响应,而且我自已也不想这样。这不是在说外国人的好话,也不是给自己推卸责任,而是在说自己为什么要搞两面派。

      我们国家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那就是人只在家里(现在还要加上在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有了责任感(罗素和费孝通对此都有过论述,谁有兴趣可以去查阅)大家所到之处,既无权利也无义务:所有的公利公德,全靠政府去管,但政府不可能处处管到,所以到处乱糟糟。一个人在单位是老张或老李,回了家是

爸爸或妈妈、在这两处都要顾及体面和自己的价值,这是很好的。但在家门外和单位门外就什么都不是,被称作“那男的”或是“那女的”,一点尊严也没有,这就很槽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在受到重视之后,行为就会好。

——《居住环境与尊严》王小波

      假如别人都不尊重我,我也没法尊重别人。假如所有的人都一直斜眼看我,粗声粗气地说我,那我的确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饮食卫生与尊严》王小波

      笔者是个学究,待人也算谦和有礼,自以为算个君子一一当然,实际上是不是,还要别人来评判。总的来说,君子是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是士人或称知识分子。按照中国的传统,君子是做人的典范。君子不言利。君子忍让不争。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独善其身。这都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时至今日、以君子自居的人还是如此行事。我是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但我还是以为,君子身上有些缺点,不配作为人的典范;因为他太文弱、太窝囊,太受人欺。

  ——《君子的尊严》王小波

相关文章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文字来源:《沉默的大多数》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读后感||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一直想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想知道王小波是从什么方面来写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按理讲,如果写王小波的《沉默...

  • 王小波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王小波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沉默的大多数》,是汇集了作家王小波百多篇杂文三十五万多字的集子。读王小波的杂文...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中国当代的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1966年到1977年间,正值青少年的他,家庭境况...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早在几年前就听到个说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我高中曾一度痴迷周国平,觉得他说出了很多...

  • 《沉默的大多数》读王小波

    故事讲得好了,世界就是你的。 “我认识一个人,是从安徽出来打工的。学了点手艺,在一个体餐馆当厨师。后来得了肝炎,老...

  • 思想家是假装不出来的

    读《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言辞犀利,很能振聋发聩。文革时期的经历给王小波影响很大,句句都离不...

  • 王小波 - 《沉默的大多数》 笔记

    弱势群体:无话语权的人 思维的乐趣在于不被限制,随心所欲 罗素: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原 沉默者的话语=强征的税金...

  • 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作者做了一番交流。通过文字,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思想,作者的逻辑与及作者的价值观。不同的人,读同一本...

  • 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摘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r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