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语言

作者: 我与生活有约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01:46 被阅读0次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论语•颜渊》

    1.司马牛:宋国人,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弟子。2.訒:言语迟钝,话难说出口。引申为说话谨慎,不轻易开口。司马牛有“多言而躁”的毛病,孔子这句话是对他提出的告诫。

    本篇大意:司马牛问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就可以称作仁吗?”孔子说:“做什么事情都是会有困难的,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慎重吗?!”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是道德范畴,就像一个圈。而在它这个圈里的道德标准有:忠,孝,礼,智,义……

    可以说,孔子一生都在研究和发扬“仁”,以“仁”的标准教授学生。也有无数学生在迷茫的时候,受益于“仁”。

    这篇讲的就是孔子的学生司马牛问“仁”的事。

    司马牛

    司马牛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曾说过司马牛是一个“多言易躁”类型的人。也就是说跟子路是很像的。

    据说司马牛的哥哥曾经在魏国发起叛乱。这令司马牛不耻。发誓不与哥哥这样的人往来。果然,哥哥从齐国返回卫国,司马牛离卫去齐,死生不相往来,可见他的内心是正直的。

    但是关于司马牛“多言易躁”的问题,孔子肯定是有过不少指导教育的。

    在本篇中,孔子告诉他:一个有仁德的人,心思笃厚,说话时总好像是克制着,不肯轻易出口。这就是暗示他遇事要谨慎,尤其是说话。

    但是司马牛并不认为说话是重要的。孔子又对他进行了又一番讲解:既然做一件事情不肯苟且敷衍,那么,说话时怎么可以不加考虑而轻率出口呢?

    问仁问君子

    《论语》中司马牛除了问“仁”,还问怎样才算君子。对于孔子的解答,司马牛抱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总要反问一句。孔子的回答总是令他受益匪浅。

    后来他的家族败落后,他有了强烈的孤独感。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夏则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和“四海之内皆兄弟”安慰他。

    司马牛虽然明白了孔子所说的“仁”和“君子”,但是两者都和语言有关,如果不可以控制自己的意愿表达,做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人的表现好坏和语言行动相关,正确的使用语言才是一个人有德行的表现。

    读《论语》,跟圣人一起学说话,正视语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语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co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