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华国学国学经典红林社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十二章 团结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十二章 团结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0-09 08:55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十二章 团结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上一章韩非子讲了君主立功成名的实力和条件名不符实的情况,或是实力不够的原因。实力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足于力,二是不足于信,三是不足于势,力量、信誉、势力都达不到立功成名的要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一是近者不亲,二是远者不结,总归是没有团结各方力量,没有形成统一阵线。人,既是生产要素的核心,也是力量的源泉,古今中外成事者不管是政治家,还是大企业家都是以人为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成就事业。历史上从来就没有靠纸上谈兵或光杆司令成就事业的。哪怕是极为平常的一件事也需要人去完成,更不要说治国平天下的的大事。这也就是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因。没有人,谈何成事!

    聚人是关键,聚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得民心,如何才能得民心,就是给他最需要的东西。当年一句“打土豪,分田地”,解决了中国二千多年的社会问题,也解决了中国老百姓二千多年的生存生活问题。就这一句话,聚集了中国广大农民,也聚集了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心。土改的“地契”就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用凭证,土改的作用就是很快建立起来了社会基层信用体系与财产重新分配的社会财产基础,之后的所有政策都是以此信用体系与财产基础而制定的。当全民(绝大多数民众)都在全力维护这一体系与基础时,执政者的势位就巩固到了战无不胜的地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谁都懂,但采取什么的政策得民心是关键。得了民心聚集了力量,如何在战略上使用力量又是另一个重大问题。伟大领袖解决了中国二千多年的社会问题,打破了一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领袖凭着个人的德与行赢得全国人民的“安、尊、忠”,最终促成新中国的建立,成为人民的领袖。人民的拥戴是力量的源泉,是势位的表现。关于这一点韩非子认为“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意思是:圣人的道德如同尧舜,行为如同伯夷,但势位不为世人所拥护就会功不成,名不立。

    德与行可以在精神世界至圣,也可以在世俗社会至圣,唯独“势位”必须在世俗社会,势位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行动力,是大势。有至圣的德与行还不足以立功成名,唯有至圣的德行加势位才能成大事。

    得大势就是得民心聚民力,韩非子说“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意思是:所以古代能够成就功名的人,众人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真心交结他,远处的人用美名赞誉他,位尊的人用权势拥戴他。这就是势位的实质,德行至圣四方民众愿意追随,各类势力愿意归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聚焦各方人才,凝聚各方力量,真正实现了天下合力齐心共立拥戴。当个人的德行(思想与行为)超越个体,成为群体的代表与表率,说明势位已固,力量已成,信用已立,立功成名只是早晚的事。

    【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立志成事者必是德行至圣者,德在于心胸开阔,包容万象,行在于不忘初心坚定向前,有了这两点势位随时间不断积累,随是非斗争不断增加,最终立功成名,创造一个新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十二章 团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nk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