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作者: 魔都唐老湿 | 来源:发表于2018-09-06 23:27 被阅读47次

    上次在得到APP上被广告忽悠着买了小爱同学得到顺便送了我一张听书VIP。我也开始在上面听书,毕竟花钱挖的坑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成本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这句话逻辑不太对)。

    其实,我并不喜欢听书的模式。不过近年来,我也在思考:时间碎片化的今天,其实很难找到那种整块整块的时间来做一次整本书的阅读体验。而且,好书一般需要读个好几遍才能吸收到书中的精华,更不要说为了能践行书中的理论到底要读上几遍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APP听书VIP极大地迎合了我的需求。在这一板块,得到将每本书的精华部分浓缩到20分钟左右,而我的听书速度一般都是2倍,所以完成一本书的听读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时间。

    如果希望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精华和加深自己的理解,我可以反复收听。每天通勤的时间足够把一本书听上好几遍。此外,为能够更好的把书中的内容吸收,采用“听书——复述(写)”的方式会更好。

    今天就是我用这种听书——复述方式来践行的第一天。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性格不好的人,尤其是以前。在见过一些人,经历过一些事后,性格和脾气也算是有所收敛。但,本质上还是属于那种强势性格的秉性。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我并不是个讨喜的人。用我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不是我自己,我都会讨厌我!

    因此,当我在得到上开通听书VIP后,我决定要听的第一本书就是《非暴力沟通》。因为我内心其实追求的一直都是平等对话、相互协商的沟通。

    但,正如梁宁老师比如的那样:人的情绪就像操作系统,后天学的知识技能和受的教育都是装在操作系统的APP。因此,当一个人情绪化,也就是操作系统崩溃的时候,那些后天受的教育、什么理性啥的全都没用了。

    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向我们阐述了表面上,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在这暴力的行为背后到底是因为什么,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利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来改变人生走向

    1. 表面上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

    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有四个因素导致了暴力行为。他们分别是:

    • 道德评判
    • 进行比较
    • 回避责任
    • 强人所难

    所谓的道德评判指的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的行为贴标签。例如,当你在求学生涯中遇到一些并不勤快的同学,可能会直接给同学贴上懒惰的标签。而贴标签就是道德评判。一旦开始给别人贴标签,那么对别人的偏见也就形成了,自然也无法本着平等对话、相互协商的态度与别人沟通。

    此外,和他人进行比较也会让你的日常交流变成暴力行为。因为当一个人开始和别人攀比的时候,就好像在赛场上比赛,那必定演变成力量的比拼,而力量的对抗就是一种暴力行为。

    回避责任则是指我们的表达方式经常忽略了内心的情感根源。例如,当一个丈夫向自己的妻子抱怨自己每天都需要辛勤工作来支撑这个家庭的时候,这种抱怨就是逃避责任。本来作为丈夫辛勤工作养活家庭,这是一种责任,但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丈夫就忽略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而且,向妻子抱怨的行为就是语言暴力行为。这种举动不但不会促进家庭和睦,反而会造成夫妻间的矛盾。

    最后一个因素强人所难,例如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会强迫孩子学习很多学业之外的东西,而孩子明明已经负担很重了。这种家长强迫孩子去做没有能力做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行为,也是一种暴力行为,即强人所难

    2. 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向我们阐述了表面上,也就是直接导致暴力行为的4个原因。但,在暴力行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呢?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语言交流层面的探讨,更没有拘泥于说话技巧方面的叙述。他认为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掌握了一门说话技能,根本无法改变你的生活。因为在生活中,除了上述的四个直接原因,你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有可能引发暴力行为。如果不探究这背后的真正含义,并不能彻底解决暴力沟通的问题。

    所以作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认为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丑陋邪恶的,那么你就会相对应的暴力方式去应对。反之,当你认为人性是善良积极的,你也会用温柔随和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当一个人对自己十分严苛,无论什么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一旦做错一点小事就会自己极度苛责,甚至会骂自己是个废物。而骂自己是废物就是贴标签的行为。试想,当一个人对自己都是这样,对身边的人不是更加苛责吗?那么对待这个世界的看法自然也会是更加暴力的。因此,只有改变这种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才能真正摆脱暴力行为。

    3.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人生走向

    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个人的人生经历决定的,因此有时候即使你知道自己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有问题,也十分难以修正过来。因为这种成长经历形成的价值取向往往都比较根深蒂固。

    而作者认为,价值取向的改变就像是一种修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卢森堡博士为了帮助自己,为了帮助处在暴力行为中的人们修行,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是:

    • 观察
    • 感受
    • 需要
    • 请求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刻意练习这四个要素就能让自己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往积极的方向转变。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话都是由一些模块构成,比如因果关系构成,但一般都是不经过思考的任性的表达。

    而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重新组织语言就是让你的语言结构不在随意和任性,而是组合成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语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告诉自己的女朋友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尤其不要贪嘴刺激性食物,可是她没有听,最后引起了肚子痛甚至是肠胃不好的毛病。我可能就会生气:“我早就和你说要注意饮食,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吧,各种毛病全出来了?”注意,刚刚说出来的这句话是在责备女朋友,明明是出发点是关心,可说出来的话却是暴力语言。

    那么,现在利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梳理后再来表达一次。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所以首先观察到的是:女朋友没有听我的劝告乱吃食物,最后引发身体疾病;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的感受首先是心疼她,然后挺生气她为什么不听我的。第三个要素需要和第四个要素请求,指的是先分辨出我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向女朋友提出来请求。

    按照这一套逻辑思考下来,用非暴力沟通语言完整表达的话,就是亲爱的,我之前和你说过平时要注意饮食,尤其是少吃刺激性食物。但是你还是贪嘴了,结果让自己生病了。看到你生病,我心里十分难过,我非常心疼你,你知道吗?我不想看到你生病难受的样子,所以你以后能不能答应我注意饮食照顾好自己呢?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你能用这种语言结构和别人沟通,那么这样的交流才是平等对话、相互协商的非暴力沟通。

    因此,以后不管是与身边的人沟通,又或是反思自己,我们都可以不断用着四个因素来检查自己思维,看看我们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又或是消极的。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和修行这种非暴力沟通模式,我们终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性本善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就会让我们避免发生暴力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if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