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课程修的是身心灵的平衡与提升。
身即身体系统。
心即认知系统。
灵呢、一般说是灵魂。但更准确的说是"灵能",因为魂事实上是属于认知系统。"灵"与"身"结合才会有"魂",这些在内在释放课程中会有更多的认识。
在初阶三个级次中,重要的是在身、心两部份去觉察和调理。但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勉强分割的,因为当我们身心灵是不可分的,暝想是也是一样一同运作,只是在初阶级次中我们针对身心两个层面进行运作。
这个运作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能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是一个高深的境界,它就是我们觉察一件事误,从不明到明、从看懂到看不懂,如同我们看到一位阳生人,本来不知道他是谁,但一经介绍,我们就清楚他的身份和目的,这就是对事物从"无明"到"明"。一样,明心见性这个引用自佛家的词,本身并没有很玄秘,就是指明白心识运作、看见心的本质。而还有一个词,中文版译者没有用,事实上要用上才圆满,不然很容易误会"明心见性"是修行的目标。那就是"见性起修",一定是先明心见性了、后面所有的运作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明心见性的修行,即使修光的课程也一样是在"迷信"中修,和民俗相信某仪式会带来好运是一样的本质。
在这三级次中,上师们带我们看见什么,我分享如下:
1"我"~有人不喜欢小我意识,有追求小我与大我合一。但若我们没有先看清"分裂",那"合一"也是鹦鹉学言的口号而巳。而"我"、"我的"、"我感觉"、"我认为"。。。"我"正是烦恼的来源,看清心识如何运作出这个"我",进一步的才能去清理和整合这个"我"。
2"心物一元"~暝想是唯心还是唯物?开悟是唯心还是唯物?事实上心物是相互影响,也就是佛陀所说的"缘生"。而在能量的运作上我们能看见并感受到这部份时,我们就不会把"能量"用心或物去限制,"因缘缘生"不在只是一个哲思,而是能量运作的动态呈现。
3"内在本质是大光明的能"~本性不是静态的名词,而是一个动态的现象。所以"我"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无明"就在于我们认为"我"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固体形象。当我们看清"我"只是"能量运作"的呈现时,也就能体察"运作"的势能就是大宇宙、大佛性、圣爱、和光明,认识我们内在光明的本质,知道我们即是大光、大爱、大宇宙、至上 神所显化的一部份。
当我们对我、一元、内在本质能如实的体察和看见,我们就能更进一步知道我们来此生的任务,开展更新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