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社金庸群侠传简书拾贝
陈墨的一读金庸“误”终生

陈墨的一读金庸“误”终生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15:18 被阅读0次

陈墨大学毕业时不屑读武侠小说,分到师专教中文,室友迷上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不断规劝,批判,觉得这种拳头加枕头的小说是不值得花时间去看的,是不务正业,把时间浪费在不该花费的地方。2000年以后,他成了研究金庸的权威人物之一,2002年张纪中导演拍《射雕英雄传》,聘请他为文学顾问和剧本统筹人,2003年金庸先生准备对原作进行修改,出版世纪新修版,总会把校样寄一本给出版社,另寄一本给他,他看完后用邮件把自己的意见发给金庸先生,然后金庸先生再定稿。最后金庸先生力邀他写《金庸传》和他分享了许多私人秘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他没有答应,至今还后悔莫及。

他为什么会从一个不屑读武侠小说的人,变成如今公认的写武侠小说书评最好,研究金庸最透的人的呢?

一、带着思考去读书

1985年他考上研究生,带着放松心情消遣的目的去看《射雕英雄传》,当晚就看了一通宵,发现它非常好看,第二天就向金庸迷借来所有的金庸写的武侠小说,看完金庸看梁羽生、古龙及其他的武侠小说,掩卷后他开始了深思,为什么金庸小说那么好看,为什么那么多大咖批评金庸,金庸小说依然吸引大量的读者去读,为什么他的每部小说都能被一次次改编成影视作品,不断吸引名导演去重拍?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读,有的书读了十七遍,读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把自己读完后思考出来的想法化成文字,写出了《金庸赏评》近四万字的文章,一径发表就引起了轰动,接着写出了《金庸小说之迷》《金庸小说人论》《金庸小说艺术论》《金庸小说和中国文化》等四本书,同样好评如潮,现在他已经写出了《陈墨评金庸》系列17本书。被金庸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作者之一。

曾经有位作家问我喜欢读谁的书,我说出了一长串名字,他笑笑说,你最好选择一至两位最喜欢的作者,通读他的全部作品,找出你为什么喜欢他的理由,找出他的写作从题材到人物到情节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方面你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读深读透的读书法比你每年读百本书实用得多。我半信半疑地选了毕飞宇这个作者,连续读了他的四本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读出了一点味道,但相比陈墨先生读金庸还是差远了,看来读书要有所得,读出学问来,需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作者,耐心地读深读透。

二、读书还需读人

钱锺书有句名言,就是“喜欢鸡蛋的人不需要认识生鸡蛋的母鸡”,这句话是不全面的,每一本书都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人生经历都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了解作者和写作的年代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陈墨先生九十年代的时候写书评是严格按照文本批评的方式去研读文本,不去考虑作者是怎么想的。他认为作品出来后就属于公众,作者的意见也只能作为一种声音,读者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当阅读作者的系列作品时,读者对作者的成长背景和学历背景,以及他的个性和心理一无了解,就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

陈墨先生越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越对金庸这个人有兴趣,于是他找来《诸子百家读金庸》,了解到金庸从小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13岁离开家乡,初中毕业遭遇抗日战争随学校迁徒,15岁出了自己第一本书,靠版税解决他以后三四年的学费,所以他很早就有了商业意识,在小说里对故事情节人物都善于经营,在小说外对他的版税和荣誉也善于经营,他是浙江人,有做生意的天赋。金庸一生中遭受两大挫折,高中时候因为画教导主任的漫画而被高中开除了,到大学时因与国民党学生闹别扭而开除了。他把这两大情结写在了《神雕侠侣》的杨过身上,杨过也遭到两次开除,一次是桃花岛小学,被黄蓉、郭靖赶离了桃花岛。另一次是全真教中学,被师傅们赶出了全真教误入古墓。杨过身上有许多金庸的影子,读懂了他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人世间》里的周秉昆,原形就是作者梁晓声的四弟,哥姐几个人全部外出了,只有他留在家里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照顾大家庭,是个有情有义的东北汉子,周蓉身上就有梁晓声自己的影子。所以读作品还要读作者,读时代背景,读社会现象。

三、读书必须输出

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很容易忘记,比如读武侠小说,读多了类似的情节,类似的人物,很容易把名字都搞混。比如有时候想引用某段话,翻了这本书,又翻那本书,不记得究竟在哪一本书上。如果读书时能做一些读书笔记,读完后能够写一篇书评,就能很好地记住书的内容。

最近我读了一本介绍敦煌的书,敦煌的佛像、经卷、壁画、洞窟建造、美术、音乐、舞蹈、服饰、妆容等内容博大精深,任何一个人穷尽一生也无法研究所有的项目,张先堂先生选择了研究佛窟供养人,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供养佛窟?一千年间供养人像经历了怎样漫长的发展演变?供养人画像破解哪些美术史、民族史研究的难题。选择一个小小的课题,可以挖深挖透,挖到走马观花看不到的内容。写书评也是如此。

陈墨先生写武侠小说的书评,不是通而概之地写,而是选择一个又一个小口子进行深挖。还是以杨过为例,他总结出杨过的个性有五个特点。

第一是聪明伶俐,是个最聪明的人。

《神雕侠侣》中写了这样一件小事,当他和黄蓉在一起,看到郭芙一个人走来的时候,黄蓉说:恭喜郭芙,你马上要学到一个新的武功了,郭芙还不知道她妈妈说的什么,杨过立即说出来“一阳指”。杨过仅仅从郭芙一个人走来就能判断出来,心思不比黄蓉转得慢。他知道朱子柳来了,朱子柳是武三通的师兄,武三通疯疯癫癫,肯定不会把一阳指的功夫传给儿子。一阳指是南帝系统的武功,朱子柳势必只能把一阳指传给武氏兄弟,武氏兄弟为了讨好郭芙,一定会传给郭芙。

第二个特点是冲动偏激

杨过自己的口头禅是:谁对我好,我就对人好;谁对我坏,我就对他更坏。他是这样一个人,做事也冲动。他之所以被桃花岛开除,就是因为他在愤怒之下大骂祖师爷柯镇恶是老瞎子,他不能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

第三个特点是坚毅勇敢

活死人墓是一个黑暗和冰凉的世界,小龙女在开始的时候对他不苟言笑,完全没有任何情感,是要结冰的那样一个温度。好不容易到最后自己练成武功的时候,胳膊又被郭芙给砍掉了,变成一个独臂人,年轻的一个帅哥突然失去了一个臂膀。而更大的痛苦就是他自己的恋情,黄蓉和郭靖都以礼教大防为名,劝他跟师傅小龙女分手,而小龙女也为了杨过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尊重,一次一次地逃离杨过。他这样一个孤苦的背景,始终没有趴下,没有被这些磨难和孤苦所打倒,而是咬着牙去成全自己、教育自己,在独臂的时候他发现了独孤剑冢,然后拿到了玄铁重剑,然后他在海潮当中练功,他一个独臂人一直练到比双臂人力量更大,武功更强的程度,这充分体现了杨过的坚韧和勇气。

第四个特点是深情狂放

杨过是一个有火热情感并且向岩浆那样不断沸腾的一个人,他的这种深情随时随地都会喷发,见到每一个姑娘,都会用自己热情的温度去感染她,以至于好几位姑娘对他情深意浓。

第五个也是最大的特点是反叛

首先是反叛礼教大防,在他的那个时代,徒弟跟师傅结婚是一个违背礼教大防的事情,郭靖也指出这一点,但杨过坚持说他没有做错事,没有害人,要坚持跟师傅、跟姑姑恋爱结婚。

其次是子一代对父一代的反叛,因为郭靖是杨过的精神之父,所以杨过对郭靖黄蓉的对抗,实际上是年轻一代对父一代的对抗,是代际反叛。

第三是人性对规范的反抗,杨过到绝情谷,绝情谷是古典中国的一个蜡像馆,绝情谷的人都是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从谷主公孙止一直到公孙绿萼见到杨过之前,他们都不会笑,所以完全不动情、不动心就压抑和克制人的自然天性。绝情谷里是这样一个世界,后来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世界,因为人性被严重的压抑,到最后爆发出来,就变成了一个邪恶的爆发,而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性的实现。

陈墨先生在读金庸的过程中,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书评和研究文章,使他成为研究金庸,读透武侠的大家。他曾这样说,“在《射雕英雄传》当中,郭靖是要活成别人的榜样,而在《神雕侠侣》当中,杨过是要活成他自己,活成最好的自己。所以总结起来就是,郭靖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牺牲自我’;杨过是至情至信,实现自我,牺牲自我和实现自我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

相关文章

  • 陈墨的一读金庸“误”终生

    陈墨大学毕业时不屑读武侠小说,分到师专教中文,室友迷上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不断规劝,批判,觉得这种拳头加枕头的小说是...

  • E13 射雕倚天初相遇,一读金庸误终生

    "Jin Yong's novels are not well-written写得好的," he wrote in...

  • 开始学习课程《陈墨说金庸》

    开始学习课程《陈墨说金庸》 今天非常高兴下单买了蜻蜓FM课程《陈墨说金庸》,4号早晨4:50下单,一直听,非常过瘾...

  • 武侠小说映射现实人性——陈墨评金庸之人性

    陈墨是大陆金学第一人,研究金庸小说最久,最深入。这个陈墨评金庸系列一共是13本,包括艺术,性格,文化,琴剑,孤独等...

  • 终生误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着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误终生

    在杭州城北关门外,有一处老宅子,据当地人说,这老宅子经常闹鬼,人们都谈之色变。 有一个姓蔡的书生,...

  • 终生误

    想当初 青衣小帽 匹马单戟 谁没有大济苍生宏愿 谁不曾把江山指点 且如今 潦倒半生 诗酒醉我 茅庐遮身无喧 菊花伴...

  • 终生误

    文 | 寒格格 图 | 花瓣网 真爱,一生能遇见一次便是万幸,不抓住,错过,就是一生。 源法...

  • 终生误

    从纸上拉起一片湖水 或者, 在一首诗里放下你的倒影 一部剧,一张虚空的网 找着不同时代的失意人 让我们跃出苦涩的湖...

  • 终生误

    “你说,我们这样逃出来,你师傅和我师傅会不会生气?” 顾长留紧紧抓住手中的缰绳,余光瞧了身侧同在骑马的素衣,“气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墨的一读金庸“误”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mc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