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古人情怀,赏析古文章法,感受文言美感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当时多有具体的写作目的,比如《师说》《报任安书》《与陈伯之书》《陈情表》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语境中的实用性逐渐脱落,已为陈迹的古文在后世转而成为学习“义理、考据、辞且“终以辞章为主”的范文。
在现当代,文言写作逐渐绝迹,文言文或作为学习文言的语料,或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而流传。对中小学生而言,古代散文原本具有的文章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
阅读文言文,其实是学习文言文:由在场或不在场的教师帮助,在硫通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赏析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理解古人的情怀其所言志、所载道,其间贯穿对文言美感的感受。
下面以欧阳代娜老师执教的《岳阳楼记》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疏通文字。与古代诗歌一样,阅读文言文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解码阶段。
第二阶段,理解和鉴赏。重心是把握“思路与结构的美”,以及“备”“异”“二者”等关键词语。第二阶段的教学环节整理如下
(1)(第一、二段),“抓住这一闭一合”,“备”与“异”。
(2)(第三、四段),基本放过,采用学生口译、教师指点关键或难懂的字词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里,我只轻轻地提出一个小问题:
这两大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作者所说的‘异了吗?作为承上启下的铺垫”
(3)“对第五自然段的精雕细刻,是教学全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抓住‘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的‘异字,以便把全文的思路贯穿起来;对‘二者’含义的正确理解,则解开了上面提出的‘小问题,从中可以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匠心。”
(4)抓住“微斯人,吾谁与归”,回顾全文,在归纳作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深切地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第三阶段,朗读和背诵,强化理解和鉴赏。尽管《岳阳楼记》中的大片
写景、陈词套用向来被认为是“败笔”,但这并不妨碍现代人感受文言的美感。综合上面的论述和课例,文言文(或许也应该包括古诗文)的“文学鉴
赏”特点如下:
(1)文言文阅读,借助于在场或不在场的老师,其实是文言文学习。(2)学习文言文,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解码阶段。先疏通文字,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鉴赏,这是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阅读中独有的情况。
(3)古代散文作品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上,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文言文“鉴赏”的理路,是通过对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处的赏析,以理解古人的情怀,其间贯穿对文言美感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