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中 学习 生活 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教师
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

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

作者: l宰予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03:29 被阅读38次

       

    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8

            童志斌执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王荣生主编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第一个课例。

            王荣生教授主张文言文教学要一体四面:“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他认为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与我们的教学实际相冲突的地方是,他对文言的处理。他坚决反对字字对译,主张:放过、突出、深入、分离。

          我对 文章、文学、文化部分的内涵,还是似懂非懂。但是他强调从字词入手,从文本入手,去传承文章、文学、文化部分。而且我在阅读本书过程中,能够理解王荣生教授的主张是想把文言文当做定篇来讲,有一些东西必须讲,而且要代代传承下去。比如字词中文化意义。

          为了更好的实践理论,我先做了此课的设计。我把我的设计和童志斌教授的课堂都摆出来,希望有人能给我解惑。

            难道文言文就要像童志斌教授那样去教?我的设计不行吗?

    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

    我的设计:

    文言部分:

    1、读准、读顺。  师生共读。

    2、自主学习      生单独完成

    3、生质疑、师或生解疑  师要有板书

    理解部分:

    1、作者喜欢西山吗? 为什么?作者如何表达自己对西山的喜欢?

    2、作者如何得西山之怪特? 为何之前不知?

    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

    童志斌教授课例:(书中只有备课过程,没有课堂实录,此实录为网络所得。)

    《始得西山宴游记》展示课及评议

          童志斌

    授课班级 上大陆泾中学 ;时间 2011年9月23日 ;课时 2课时

    课前学生6人一组,分为若干配合小组。

    简略导入:有没有预习过,难不难,懂不懂,喜不爱好。

    【从黄厚江、邓彤、马骉到童志斌,他们的导入都十分简单,都是问学生的预习情况,依据预习情形调剂本人的教学步骤,一开端就“眼中有学生”。很多老师喜欢把导入精心设计,却在授课进程中疏忽学生,本末倒置不可取。】

    1、齐读。师点评。改正字音,明白重要词义:字词的读音直接关系到对语义的掌握,如“醉则更相枕以卧”的“更”读成gēng,“更相”是什么意思。任何字词语义的掌握离不开整句。枕——枕头——枕木——严阵以待,枕,动词,靠着,垫着。“意有所及,梦亦同趣”的“趣”读qū,觉而起的“觉”jiào,箕踞的“踞”jù。

    【童老师高超处在于对字词语义的联想,如枕,后面有许多出色拓展处。】

    2、因为解释比拟详尽,请学生施展团队上风,以小组为单位,通读全文,找出有疑难的处所并讨论解决(8分钟左右),不清楚处全班交流。

    缘染溪——染溪。缘——《桃花源记》“缘溪行”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像在尺寸之间”,师:前面多少个同类句子构造上是并列,语义上是对照,大略还可以翻译成“不论是遥远仍是附近的都在面前”。

    披草而坐——“披”。拨开。拓展:还有没有披是拨开的意思。乘风破浪。披阅——打开——开卷有利。

    而后知是山之特立——特破。“特立独行”,特别地耸立。

    苍然暮色——苍然。暮色是什么颜色?灰玄色。苍天在上,苍天是什么色彩?青黑色。 皆我有也——有。“占有”还是“看到”,留到后面讲。

    因坐法华西亭——因。因为。

    老师总结弥补:文言文要关注的是貌似简单,却又很轻易出错误的地方。例如“恒惴栗”,恒是经常,是长久不变地;惴是惴惴不安;栗是战栗——不寒而栗,是发抖,而不仅仅是个别的惧怕。

    【王荣生教学以为文言文要解决文言问题,最忌逐字翻译,这里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老师拓展联想援用,让学生在获取语义的同时,又和教训常识串联起来,使知识更加坚固。】

    3、学生合上书,听老师范读。

    4、详细剖析文本

    A.本文的体裁是(游记),游的是(西山),那么题目可以用“西山游记”吗?为什么作者加上了“始得”?

    找出文中的“始”,畅通,明确:向之游和西山之游不一样。

    B.在游西山之前,有没有游,游的状态。“施施而行„„无远不到”。“上深谷、入深林、穷回溪”三字结构,读起来心里有急切感,到“临幽泉、登怪石”——共性,遥远的。《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者,常在险远”,为什么要去那么遥远的所在?在人群中常觉得胆怯不安,因而要去幽僻的地方。

    第二段也有相似于上面的句子:“过湘江„„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去了这些所在之后,干什么?前后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前——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这里是否能够往下延长,为什么不游玩?只是坐着饮酒?“醉、卧、梦、起、归”反应怎么样的一种状况?】

    后——都是喝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外,还有对风景的观赏。

    前后喝酒状态有什么区别?

    前:倾壶。后:引觞。

    倾——滂沱大雨,倾囊相授,倾巢而出——同时喝醉,过程和状态不一样。

    “披草而坐”和“箕踞而遨”的坐姿差别,表示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态?PPT 展示“坐”的篆书以及“箕踞”的相干文字材料,《阮籍酒醉图》阮籍的坐姿。——坐,拘束,稳重。箕踞,放松,潇洒。反映了作者在游玩西山时的身心彻底放松。

    【童老师这里引用了多种材料从文字学和文献上引证“坐”和“箕踞”的区别,显示了深沉的学术功底。】

    C.说明“始得西山宴纪行”的“宴”。《酒徒亭记》“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宴”的文字来源和文字解析:女子在房中,无险,安好;日照于屋,是安适静好之态;阐明了作者在游玩时候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忧惧,彻底融入了西山的美景之中。“犹不欲归,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D.再回到前面探讨的“皆我有也”,在西山之前有没有真正“领有”(融入)这些景致?没有。 “颓然就醉”,酒醉的状态,那么心态呢?颓然——弛然,心坎无比放松的状态。

    5、总结下课。

    【正如童老师后来交换所言,这两节课是让学生懂得柳宗元在前后旅行中的心理转化,筹备了大批的资料,由于时间关系良多步骤不能持续。查婺波发问说道童老师光比较了游览前后的状态,而不把最主要的局部——柳宗元和西山在精力上的符合点出,确实是点到了本课的“命门”(周峰语)。然而,本展现课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字词的理解和拓展,小处切入后纵横捭阖,在通过字词的解读懂得全文宗旨之外,又宽阔学生的视线,值得咱们鉴戒学习。王荣生老师提出文言文浏览教养的“一体四周”:文言、文章、文学、文明。教学要点在于古文文本的“章法讲究处”跟“炼字炼句处”,最后落实到“所言志、所载道”。在本课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

    自悟自析:

    1、我需要加强的是字词的文化解析,而不是死记硬背。

    2、我自认为我提的两个问题比较好。

            第一个问题很好的聚焦文章,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研读文本。可能会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新的疑问。于是很多小问题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反思作者如何得到美景的?即是找作者发现美的眼睛。那是一种人生哲思。

    3、我最近读书很浮躁,读此文后,明白当你陷入某种困境中时,要注意给自己换个位置,要从另一个视角看事情,才会发现有趣的事情。也明白很多事只低头看自己,路只会越走越窄,容易迷路,要多抬头看看周围与远方,才会发现自己的怪特是因为你正处于怪特的环境中,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札记4——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质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fy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