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版《深夜食堂》与《孤独的美食家》是每一个吃货心中的神剧。两部剧都是以日本市井文化为背景,讲述日本人自己的故事。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虽然也是翻拍,但是只是借用日本原剧的框架和人设,而在美食文化上则完全的是本土化的,还有台湾本土剧的味道。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接地气。所以大家的该剧的口碑还算不错。
今天来说说,刚刚上线两天,更新仅四集,豆瓣评分2.4分的尬剧:《深夜食堂》黄磊复刻版(中国版),为什么说是复刻版呢?在第一集开头,交代背景时,完全与中国社会文化所背离,把日本歌舞町文化原样照搬过来。换成了歌舞俱乐部。这就很尴尬了,日本有舞妓文化,而中国完全没有。布景与配乐,人设,饮食习惯,完完全全的无脑照搬。唯一有创新的就是植入广告。
豆瓣评分先说布景,日本的市井文化符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而套用在中国的街道文化(还有点老上海复古风)就显得特别突兀。我们没有呀~让观剧者失去代入感。小板凳,跨栏背心,大裤衩,左手提笼,右手盘串。三五大姨,家常里短,孩子成群打闹。这才是中国街道的人文社会,强搬硬套,真心是不可能成功。有《孤独的美食家》趟好的路不走,难怪成败笔。再说片头曲,原剧配乐,深远幽静,透出来的是深夜的孤寂。每每听起,都感觉意味深长。而在中国版的片头曲,就是偶像剧的配乐。导致全剧的氛围感,从开始就被带跑偏了。
《深夜食堂》三姐妹再说说人设,人设违和到扎心。在中国版《深夜食堂》人设全是照搬,日剧原版三姐妹是日本中产阶级女性。中国版的三姐妹,一个拜金女,一个傻白甜,一个心机女博士。女博士的人设完全看不出文化底蕴赋予女性的知性美,一张嘴就是日本原剧女性的定位。而且给傻白甜恋爱建议时,更是心机婊附身,让傻白甜欲擒故纵追男生。拜托,女博士自己都没有谈过恋爱,如果她真懂的什么情场上的欲擒故纵,她还至于深夜在食堂当老女人嘛?哎,女博士一张嘴,就能感觉出来,编剧的文化水平有限。你以为引用《简爱》里的句子,就算女博士有文化了? 还有在原剧中神一样的人物,黑社会老大阿龙,日本是有黑社会文化的,在日本黑社会平时还扶困济贫。只要没有业务往来,黑社会是不会欺负平民的。而在新版中,阿龙也是一身黑社会老大的装扮,背景却是贸易公司的经理。编剧大哥,如果你有点生活常识的话,你都能知道,在中国做企业,经理在饭店如果是陪客户吃饭,都跟三孙子一样。点头哈腰,倒酒陪笑的。中国是人情社会。没有日本黑社会文化,你见过在饭店,有其它客人听到有个运输公司经理要来,会躲的嘛?槽点太多。真心不想写了。换下一话题。
饭岛奈美(美食设计师)现在说美食文化。原剧三姐妹,每天钟爱的都是日本传统美食茶泡饭,新剧这三个中国现代中产女性爱吃的是统一老坛酸菜面。这就尴尬了,中国中产女性最爱美,健身保养意识强到变态,这三个人却喜欢每顿饭都爱吃泡面。看到这里,我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中国传统美食竟然是泡面。
泡面,你说你尴尬嘛?阿龙的人设背景尴尬就不说了,在一个美食为主题的电影剧里,阿龙,一个中产企业管理者爱吃炸日式火香肠(原剧截图如下)。再说一遍,这真的不符合中国的饮食文化。在这里科普一下,日本原剧《深夜食堂》里所有的美食,都是由日本著名美食设计师饭岛奈美(上图的胖姐姐)设计出来的。每道菜都是经过几十上百次的烹饪,找到最好的造型,才拍摄出来的。
原则截图最近吐槽一下,中国版《深夜食堂》的植入广告,简直是丧心病狂。前五分钟统计如下:
1:07 江小白
1:15 百事可乐 某品牌矿泉水 某品版保鲜膜
1:40 交通银行
2:09 江小白*2
2:52 百事可乐 某品牌矿泉水 某品版保鲜膜 组团*2
4:05 思念汤圆
4:25 汉堡王 安居客
4:47 勇闯天涯 啤洒
5:00~片尾曲 统一老坛酸菜面的广告 各种特写镜头(我都怀疑投资方是不是已经预测到这剧能扑街,所以把所有广告全集中到第一集里了,反正后面未必有人看。)
5:13 某品牌粉底 某品牌苹果酒 某品牌包包 某品牌手机 爱马仕是女主角的名字(我CA)
5:20 超长统一老坛酸菜面植入硬广,比铁都硬,比钢都硬。
会煮泡面的主厨,不会被吃货打死嘛?写在最后: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主题就是采访《摔跤吧,爸爸》和主演阿米尔汗。引用其中一句话:
印度电影向来看重“代入感”,制作者揣摩的是观众对好故事的需求,而不是怎么靠“卖点”打动投资人。
《深夜食堂》是吃货心中的神剧是“好卖点”
黄磊好男人好厨艺是“好卖点”
众名星大咖加入是“好卖点”
..................................
一切一切的好卖点也抵不过一个好故事。
(吐槽完)
致敬经典《深夜食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