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要忙于自己的生活,通过辛勤的劳动换取收入来让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收入有了更多的意义。还要用我们劳动换得的金钱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时间有些可以转化为金钱,时间有些要用来陪伴,转化金钱的时间,让我们活着,陪伴用去的时间让我们品尝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0b7bddbedef6fd2b.jpeg)
问题来了,在与孩子陪伴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因为孩子的表现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清理就会干扰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陪伴质量。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进行内部的自我沟通,让自己逐渐泛滥的情绪,得到及时的收控呢?下面这个方法不妨可以试一试。
其实用问题引导自己的思路观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但如果用问题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确是值得尝试的新方法。下面的四个问题,本来是用来引导一个人的思路方向的,如果恰当的使用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处于一种积极正向的状态之中。
首先当我们遭遇现象的时候先问一问自己此时此刻,我是谁?在生活中,我们身上有着许多的角色身份。在不同的时空中,我们被带上了不同的角色面具,在不同的角色中我们拥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b0b54d33b6fcd055.jpg)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角色是什么呢?我们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有太多对孩子的要求和想法,有些要求和想法其实并不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所要提出的,所以先要明确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身份,我们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第二个问题要问自己,我正在做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自己反观内心,此时此刻当下的作为。因为我们陷入到情绪中之后,很多的行为是在情绪风暴中不由自主少了理智多了冲动。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走出情绪,以上帝视角来看待,正在发生的行为行动。
第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想得到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帮自己重新定义行为的目的。这个目标与此时此刻我们自身的身份角色是相互关联的。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对孩子有着怎样的培养目标呢?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有着很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自己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最后要问自己我现在的行为与我希望得到的目的之间,什么关联呢?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让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有效,也让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真正的达到所要的目的。而不是让教育变成伤害,或者说让自己的爱在情绪中扭曲变形。
再回顾一下这四个问题:此时此刻,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正在做的与我的目的有什么样的关联?你看就是这样简单的四个问题帮助自己认清了当下的状态,也通过澄清目的而修正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很快的让自己跳出负面情绪的侵扰。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e4894987a3d98aed.jpeg)
姑且把上面四个问题叫做引导心法,通过探索自己的身份,反观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的,让自己的行为与目的进行合理的匹配,真正的让陪伴变成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有教育力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