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圈里每天都在刷《创造101》,但我却关注了另一个不算太火的综艺节目:《少年说》。
很多人关注这个节目的原因,是来源自《少年说》所效仿的“日本中小学生天台告白活动”,当时,这个天台告白活动可以说是红遍了中日网络。(相关的视频大家可以网上去搜,这里就不转载了)
一个看完日本学生天台告白后的人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在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久遗的青涩与纯情。
因此,《少年说》可以说是肩负了部分人的厚望,大家都希望,也能在当代的中国少年人身上,感受到那份青春、纯真与感动。
其实,在《少年说》里那些少年人的表现,可圈可点,虽谈不上做得很好,但至少无悔青春。
可是看了三集,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心里越发难过,觉得好像在虐待自己。但这问题并不是出在少年人,也不是节目制作的不够好,而是在那些少男少女的家长身上。
有人可能会说,真人秀节目看看就好了,你认真就输了。先不说很难让青少年“演戏”给你看,而且即使是集体按剧本“演戏”,也只能承认导演和编剧实在太懂现在青少年和家长的心理了,几乎句句戳中了我们的内心。
01
以激励为名的“打击式教育”
相信每个中国小孩都认识一个家长口中的最常提到的人:别人家的小孩。
别人家的小孩的素质近乎完美(依照家长心目中的标准),而自己家的小孩似乎总有那么一点比不上。
但事实上真的要完整地比较两个不同的人从来都是很困难的,更多情况下,百忙之中抽空管教孩子的中国家长,会在孩子面前提起另一个人,并不是真的为了要比个高低,更重要是为了要“激励”孩子上进。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激励。但激励的方式,却遗憾地总是以打击自己孩子的手段去完成的。
节目里有一个特别令人心痛的小女孩,她和班上的女学霸是闺蜜,而女学霸经常考全校第一,小女孩和自己的闺蜜感情很好,只是因为妈妈经常拿闺蜜来贬低自己而感到心烦意乱。
小女孩的妈妈时常对她说:你看你成绩那么差,人家考全校第一,她怎么会愿意跟你交朋友?
看到这段的时候有个弹幕是这样说的:What???现在的孩子交朋友标准都要看学习成绩了吗?那我们学渣是不是只能抱团取暖了?
小女孩在节目中勇敢得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就在弹幕为小女孩清晰的逻辑思维喝彩时,镜头切到了台下的妈妈。
小女孩妈妈全程面无表情,开口就是一套一套的成功学鸡汤语录,并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是你妈妈,我就是权威,我是在给你培养好习惯,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多遭受点打击你就不知道飘哪儿去了。
小女孩听着听着整个人就蔫了,接着妈妈又继续打击她,她终于受不了,哭着跑下了场。
更有意思的是,在小女孩之后,她的学霸女闺蜜也登上了勇气台,自我介绍说自己就是前一个人说的什么都考第一的那个女学霸,但是自己也有很多烦恼,虽然文化成绩第一,但经常被父母打击说你体育不及格、性格不外向,也会被父母否定。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感叹一句,学霸也不容易啊,考了一次第一名,父母就会要求你次次都是第一名!看来,不幸福的孩子大都相同。
哎,这样的童年,就算时光真的会倒流,我也不愿回去。
记得以前跟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华人聊天,她说在美国这么多年,发现了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任何一个人,不管什么职业什么色儿,长什么样,一讲话都眉飞色舞,自信满满,这跟他们从小接受的鼓励教育有很大关系,美国的教育者认为:“everyone is smart in some way”,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有才能,没有笨人。
而当年在中国家长中流行的“打击式教育”,却处处与此相反。
这个小女孩似乎并没有遗传到她妈妈“贤良淑德”、任劳任怨的伟大中国女性的特点,做家务做累了还期望要休息一下。
但她的妈妈则认为,作为一个女人,就要多做家务,不应该有怨言。
这里先不说女权主义,我绝对承认擅长相夫教子的女性的确是能找到幸福、不饿肚子,但这只是女人觅得幸福的众多途径之一而已。
这个小女孩或许并不像她妈妈那样会做家务,但也许在别的领域里能有自己的所长呢?为什么她的妈妈要急于否定这个孩子的能力,还带点威胁说:你这么做是会饿肚子的。
这就是打击式教育的一个典型。
仔细想想,所谓打击式教育真的合理吗?
家长们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还是只是把自己压抑了许久的欲望和未完成的梦全部压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以说狠话的方式去打击他们,这不是激励,而只是自我发泄。
打击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一个潜在的危险,就是孩子会很容易把自己得不到家长的肯定的原因,归咎到那个无论任何情况都比自己出色的“别人家孩子”身上。
节目中这一对小闺蜜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她们彼此双方都没有因为家长的打击式教育而影响了友谊,但幸运女神并不总是眷顾着世人。
多少激励转变为嫉妒,多少嫉妒转变为怨恨,多少怨恨转变为悲剧,我们在近年发生的杀室友、杀同学的恶性事件中都能够感受得到。
02
“可怜天下孩子心”
简单地说,“打击式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1.家长们过高的期望;2.采用了否定孩子的方式
而这两个问题的起因,都是因为孩子的想法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
说实话,现在家长一些期望,客观来说并不算特别的过分。在当前物质条件的保障下,很多孩子是能够做到的。
但这些期望一再被抵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做不到,而是因为家长在分配这些期望时,并没有与孩子进行足够的沟通。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即使是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懂得怎样去做好目标管理的家长们,依然无法让自己的孩子达成目标。他们会觉得:我当年随随便便就做到的事,现在你居然做不到?
节目中有一个妈妈,为自己报了英语学习班,没上几堂课就放弃了,然后最奇葩的是,她可能是为了让课程费用不至于白花,自以为很聪明地让自己的女儿代替自己去上课。
女儿表示不乐意后,自己却摆出一副“我给你花钱还不好吗”的态度,完全不顾及女儿的想法。
对此,有一个弹幕说的很客观理性,说英语学习课是好事,可是明明是你自己给自己报的班,不应该“哭着也要完成”?然后你没问过我就把这个班推给我,不是因为我不想学英语,而是觉得你做这些事之前没有来问过我,让我觉得很反感,不受到尊重。
海格灵说: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要控制别人。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幸福的家庭从来都不会有控制欲很强的人,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其实现在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沟通,父母和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持着家庭关系,却从来没想过彼此的方式是否有不妥之处。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爸妈为什么不挑食?因为他们买菜只买他们爱吃的啊~
整天忙碌工作的父母可能只是想多赚些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但在孩子眼里看来就是“爸妈根本不爱我只爱钱”;哭闹叛逆发脾气的孩子可能只是想多引来父母的关注,但在父母眼里看来就是“任性胡闹不懂事”。
越是这样互相不理解,越是不懂得主动迈出沟通的第一步,误会当然越积越深,父母与孩子也就渐行渐远。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偶尔换位想一想,或许也是可怜天下孩子心。
其实这个节目里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案例,这里就不多叙述,但就单从上面这几个例子也能表明:打击式教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怎样才能扭转“打击式教育”的传统,有人正在艰难地前行。
这两天,有一位给孩子写道歉信的妈妈在朋友圈走红,原因是妈妈看到孩子期末语文成绩下滑,一时没忍住批评了孩子。事后,自觉冲动的妈妈向孩子致信表达歉意。
妈妈致歉信的内容开头便表达了对孩子的心疼,接着替孩子分析失误,开启心智,鼓励孩子努力,三观十分的正。
虽然也有不少人质疑这个妈妈是有“作秀”的嫌疑,可是如果你是这个家长,你有勇气拉下面子向自己的孩子认错道歉吗?凡事先不要去质疑别人的动机。
一句“宝贝,这次失误并不能代表什么”真的胜过千言万语,对比起那些看到孩子一次失误就恨不得把他们打击到一文不值的家长,真的太难能可贵。
这封诚恳的道歉信让我们明白到,父母与其把时间花在微信群聊转载成功鸡汤,不如多教孩子如何理智地对待成功与失败。所谓的高情商并不都是成功学里那些模式化的内容,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孩子一起去摸索。——“So easy!我们一起加油吧!”
网友评论
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就是“吃我用我的就得听我的”!
当时真的很委屈,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生我?你们的决定有问过我吗
我看了几条也不想看,别人家的孩子这类又戳中自己以往的伤口,校园青春的美好,自创歌一曲这类又映照出我当年几乎只有学习的灰黑默片。
原本我挺喜欢看书阅读的人,但是可能因为以前的学习太枯燥了,现在对很多训练式学习特别敏感排斥。我有时候看着内容特别好,就像看不进去这一类。
如果把这两波人比喻成前后腿,整个社会走的那么快,怎么会不扯蛋呢
这些所谓的无理取闹只不过是想多要一些关爱,但却被家人误会,会让内心敏感的少年多想。
做这些事的大人也不过是没有准备好做人生最重要的人的灯塔,所以他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和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
中国式教育比言情小说更虐心
中国式爸妈和中国孩子是一种互相折磨的局面
但是,,中国父母其实也给了孩子百分之两百的爱,这也是事实,也不要总是口口声声喊着国外的教育好,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的不同,不都是因为父母造成的,环境不一样,社会体系不一样,给你一个外国爸妈,你不一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是难,和我父母谈道理,不存在的。我父母永远都是对的,他们不可能错的,要是错了,先给你打一顿。
今天啊,我妈让我搭衣服,我一边手上拿着衣服,一边跟我妈顶着嘴,她让我做啥,我都说不做,然后吧,我的面前就抛过来了一只拖鞋,我跑得快。
中午不想吃饭,在我房间看电影。我爸进来, “手机给我”,我把视频暂停,给了他。没说一句话。然后我爸就打我了。说,你回来就知道每天找事,我俩每天累不累,你还要找事等等等等,就是,每次打我都说的话。
我抱着头,随便他打,然后人家看我没动作,把我拽下床,然后我还是抱着头,我爸开始踹我。然后我妈来了,终于来了哈哈,然后拉着我爸不让打,也不知道刚刚在做什么呢。
我去吃饭,没坐他们面前,过了会我爸去厨房放碗,看见我的眼泪了,然后就打我了。我就没吭声也没动作,饭是面条,我继续吃,他打他的,我吃我的。
嗯。他打他的,我吃我的。
我妈好像出来了吧?在旁边看了会又去客厅看电视了。
后来他又最后踹了几脚,骂了几句。最后一句[你还不如死了呢]我当时忘记回了,我应该回一句,[我也觉得]的。我妈听见了,说了句[好了。]我爸走了。
我饭刚好吃完。
特羡慕啊。那些可以和父母什么都说的孩子,我和我父母对话啊,一言不合,啪嗒一下,距离进了是手,距离远了什么都蒙扔过来。不管是我爸还是我妈。
大概是小学吧,过马路,我妈要牵我手,我愣了好久才忍住不哭,然后把手放过去。
永远都记得。那次我和我妈现在路边,我看着一个比我小一两岁的女孩,牵着她妈妈的手,两个人聊的特别开心的那个画面。
不存在讲道理的。
初中,我给我爸写过一封信,那时候就真的是被课本欺骗了吧哈哈。
那封信啊,我爸看了。第二天我一个表哥结婚,我们离开的时候,我爸就对着围在他身边的人说那封信的内容。我在旁边站着。我爸的表情,语气啊,是那种[吾家有女初长成]?别想了。我初一都知道那是嘲讽了。回家就把我打了一顿哈哈。
讲道理?不存在的。把你打一顿就是道理。
反正小时候我看我爸把我哥打出血,我哥还是不服,我爸就继续打。继续踹。拿工具打的。
亲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能明白无论外界对你什么评价,那都是外界的,而你只能去定义你自己。除了你,谁都不能去定义你。
[注:新手外加宅男一枚,不是很会表达,还望多多包涵。]
希望天下的子女和父母,都能够为彼此带来成长和欢乐,毕竟亲人嘛。
每次这样被你们说,你们肯定没事,传出去给那些对嘴八卦的无谓的人知道,肯定是我们小孩的问题,是我们不对,不应该和你们顶嘴……
所以说有事情可以慢慢说,大家相互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直都是你们说的算,我们也有我们的想法,现在都21世纪了,不是以前的封建时代,不是你们家长说什么我们都要听……
很烦那些一直说家长就是对的说法,这个封建思想真的不能留,家长不是一直都是对的
希望所有的小孩可以和自己的父母聊得来,没有隔阂
这里和家长说一句:与其和孩子以父母关系来教育,倒不如放下身段,与他们以朋友相待,可能效果会更佳
年轻时所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诗篇 127:4 新译本)
儿孙是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箴言 17:6 新译本)
你赐我生命,又向我施慈爱,你的眷顾保守我的心灵。(约伯记 10:12 新译本)
活物的生命与全人类的气息,都在耶和华的手中。(约伯记 12:10 新译本)
你必把生命的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的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篇 16:11 新译本)
孩子承受不起这样的拔高。求主怜悯。作为生命,每一个来到人间的孩子都是上帝的产业,家长父母你们只是上帝选择来为这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管道罢了!生命是属于上帝的,交给你们,你们只不过是管家罢了!
要彻底消除“别人家的孩子”,只有一个办法;求上帝使那些渴望做一个有爱又有真理的家长们,认识祂自己。唯有家长自己先经历从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爱本身,和真理本身对他们生命的呵护,尊重,慈爱;家长才能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流溢出神的爱的样式。
然后我妈打电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那个谁谁谁读书的时候都读哭了!拿了3000奖学金呢!多努力啊!
我就不明白了,读书读哭了跟我什么关系?我就一定得读的累得半死不活?是不是只有成绩才能衡量一个人?那怎么不看看我一年跟了多少活动多少讲座?🌚
去原谅你的父母吧,接纳他们,要看到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光芒,他们心中充满恐惧和愤怒,但是那并不是他们的本质。
我们每个人的本质如太阳一样光芒夺目,唯有爱我们的本质。当你开始去爱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太阳,成为光的源头,你的父母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然后你会看到这个世界也在发生这变化。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 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记 34:6-7 和合本)
尽管我曾经非常对我母亲失望,伤心,绝望,怨恨,但是,我还是要心平气和地说一声:你妈妈不是那样对自己的子女,有着故意邪恶念头的家长。
这种想法也许在你心里很强烈,但是请你不要去,这是谎言,是魔鬼在你心里的诱惑,是谎言。我们一定不要去相信。哪怕看上去妈妈真的是就是像要打击我,伤害我。
没有哪一个妈妈不是十月怀胎,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上帝安排他们和我们做至亲,安排我们成为血缘亲人,一定是有上帝的美意的。上帝是恩慈的,耶和华有怜悯,有恩慈,有丰富的慈爱,为千万人存留慈爱;祂赦免我们的罪孽和过犯,但也“万不以有罪为无罪”……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
每一个生命来到时间,都是上帝的产业。儿女是神对一个家庭的赏赐,谁会拿不珍贵的来做赏赐呢?退一万步,
“我的父母离弃我,但耶和华收留我”,《圣经,旧约,诗篇》
犹太人里面最著名的君王大卫,也发出这样的哀叹,即使肉身的父母不珍惜神的赏赐,神自己却一定对我们有呵护,庇护,看顾,眷顾,怜悯,体恤。😭😭😭
最后,愿耶和华上帝赐福与你,泡泡崽。
——来自一个成都的(家庭教会)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