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看了《教父》电影的1、2、3部,然后再看《教父》小说的,电影由小说改编而来,有些删减和修改,这都属正常,毕竟是两种表现形式,如果导演和作者的见解完全相同倒显得奇怪。
先说说我的个人感受,3部电影中《教父2》稍显逊色,也许是我不喜欢在现有故事情节中加入先前发生的故事这种形式。导演有意通过对比让观众了解两代教父间的不同,但我更喜欢用单独的影片来讲述维托·唐·柯里昂是怎样建立起家族基业的。另一个理由,我想是因为马龙·白兰度炉火纯青的演绎,他哪里是马龙·白兰度,他分明就是唐·柯里昂本人,在看小说时,他的神态、动作和说话的语调都跃然纸上。
三部小说,看完第二部,第三部只看得开头便看不下去了。第二部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跟柯里昂家族关系不大,只是作为第一部小说的补充,讲述了西西里的一些故事,可以让读者了解西西里的历史、习俗和人的性情,以及迈克尔·柯里昂在此避难时发生的一些事。
现在细想,能看完三部电影,是马龙·白兰度的魅力使然,小说却渐渐让我失去耐心,也许以后有时间会再拿出第三部看看。迈克尔·柯里昂的表演在第三部中有所上升,第三代教父文森·柯里昂在正式进入家族前是桑尼·柯里昂,进入家族之后有了迈克尔·柯里昂的风范。
也许《教父》这本小说的畅销,是因为马里奥·普佐将人们心里对黑帮的丝缕猜想集结起来,并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扩展,让听上去冷酷无情的黑帮首领以“教父”这个特殊身份接近并融入我们,人们惧怕他们凶残的同时又接受他的仗义和公正,大家乐于看到这个集权利、财富、谋略、智慧、责任和凶残等诸多特性于一身的教父,他能铲除普通人所遭遇的不平,通过“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建议”做到兑现承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以暴制暴,给人一个合法身份,甚至可以让一个已近绝望的好莱坞歌手随心所想地成为好莱坞电影中的主角……。
读者和观众当然对这个谜一样的教父感兴趣,他能随时满足人们对事物的幻想,把那些“绝对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轻而易举便凌驾于法律之上还求助者一个人们心理期望的公道。这些有的是我们的某个私欲,有的是心中的不平,有的是抽烟喝茶时偶然泛起的想象。于是我们寄期望于出现这样一个人满足我们,于是马里奥·普佐为我们带来了这个人,并且他还是以受人尊敬的教父身份出现的。
马里奥·普佐也赋予了教父男人的魅力,比如“唐认为威胁是最愚蠢的自我暴露,不假思索就释放怒火是最危险的任性表现”,对于驾驭卢卡·布拉齐这个最凶残杀手的建议是“害怕的事情只有一件——不是死亡,而是他或许会死在你手里。到那个时候,他就完全属于你了”。在被刺杀和失去爱子之后,教父与五大家族召开会议,并忍辱步步退让的韬略不显山露水却极具智慧“复仇这盘菜,凉了最好吃”。
在挑选家族接班人时,教父识人是深入骨髓的,从“迈克尔不在,我不照相”到受伤苏醒后的第一句话“迈克尔在哪里?”教父不愿迈克尔沾染家族事务,因为他想让迈克尔成为幕后操纵的人——柯里昂州长、柯里昂参议员或是柯里昂总统。
或许每一代人的心里都有不愿说出的委屈、私欲和幻想,使得《教父》经久不衰,或许是故事情节使然,又或者像我这般为马龙·白兰度倾倒反过头关注系列作品。总之,《教父》在我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或多或少的“教父情节”不经意间在某个时刻窜出来,让我会意一笑,想着在我这样的普通生活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个人,过着和我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可能突然跳出来平息我的怒火,缓解我的埋怨,安抚我的心结,又或是还朋友一个公道。嗯,把它合起来,笑一笑,跟自己说声:“生活如此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