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计龙是我高中时候的同学,为了生活毕业后各奔东西,已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再未谋面。前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俩取得了联系,并互加了微信,彼此之间才又能关注起来。

说到关注,似乎有点生分的感觉。其实不然,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一旦建立起友谊来,就基本上是牢不可破的了。只因天各一方、音讯全无,日常没有了往来,但内心还是有所挂念的。段计龙,生于1962年,忻州市忻府区后东高村人。1978年,我们所属的奇村公社为了增加人才培养的渠道,在规模相对较大的五个大队新没了高中班,以解决广大学生难以就学的困难。我所在的刘家庄村七年制学校也摇身一变为九年制学校,增设了一个高中班,主要吸纳来自刘家庄、前东高、后东高、柴家庄、秦家庄和张家窑等村的初中毕业生。为了与公社已有的一所县办高中区别,村里的高中班被社员们统称为土高中。经过简单的入学考试、政治审查,60多名男女学生就成为一起的同学,开始了为期二年的高中学习生活。

开学伊始,全班男女同学在教室前面的场地上按照男女生和个头的高低分别排起了队列,并依次进入教室、按照从前(讲台一侧)到后、两边男生、中间女生的办法顺序入座。等秩序稍稍平静后,我们不约而同地打量着同桌的对方,中间的女生是来自前东高村的王月英,另一侧坐着的是来自后东高村的段计龙。一番简单的交流后,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班主任老师田天才(兼语文、政治、体育三门课程)和老师刘守昌(兼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开学讲话上。两年的学习生活十分的枯燥而又漫长,因国家已恢复高考制度,给农村出身的学生们有了跳出农门、成为市民户(当时特别吃香)、吃上商品粮、每月开工资的一线希望。因此,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昂,学习任务虽然繁重,但都在想方设法地克服着。

因为学习的关系,也因为同桌的关系,我和段计龙不断地熟悉、交流、讨论着,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校组织的考试。他生性温厚而又头脑聪明,理解能力比较强,是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十名的好学生,我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不少的光。时间一长,我俩就成为无话不谈的要好朋友,不仅是在学习上,就是在课余生活中也经常地处在一起,建立了有别于其他同学的交情。光阴荏苒,两年的高中同学在参加完全国高考、且都名落松山后就依依惜别,回到各自的村庄、走向了社会。段计龙也在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务农、外出务工和经商,尝遍了人间疾苦,体验了世间温暖,终于凭借灵活的经营头脑、扎实的基本功和厚道的为人,硬是在北京的工艺美术市场,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成为小有名气的老板。他经营的麦秸画,集民族特色和艺术品味为一体,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每次都成为艺术博览会上的亮丽风景,在取得不菲回报的同时,也使他成为声名显赫的公众人物,家乡忻州也更加声名远播、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看着他那十分熟悉而又饱经风霜的面孔,我发自内心地牵挂和惦念着。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位被誉为忻州“骄子”的朋友而自豪,并默默地为他送上来自远方的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