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罪春秋晋国史话历史
晋国史话·第三辑(702)三家分晋其二:韩国灭郑与三晋弱楚

晋国史话·第三辑(702)三家分晋其二:韩国灭郑与三晋弱楚

作者: 逸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9:09 被阅读105次

    晋国对郑的侵伐


    三晋灭郑的主力是韩国。韩氏自知领土太少,且处于赵、魏的夹缝之中,日后想要扩张只能向外索取,而其目下所及可以攻取的,也便只有东部的郑国了。

    因此在划分土地的时候,段规就建议韩虎一定要争夺成皋(河南荥阳)的归属。起初韩虎很不理解,就问道:“成皋不过是一块流水不存的石洼地,寡人要它有什么用处?”

    段规回答说:“我们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从长远来考虑。成皋虽然不能出产粮食,但我们可以以成皋为跳板,攻取郑国以壮大我们的实力。”韩国后来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段规所定下的基调进行的,也即是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到了郑国身上。

    三晋对郑国土地的掠夺,早在范、中行氏灭亡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中原的秩序已然混乱,晋楚这些传统的霸主早已是强弩之末,无力也无心约束诸侯,而齐国和越国虽有心称霸,但号召力却不如晋楚。处在中原地带的宋、郑两国持续了几百年的恩怨又开始浮出水面。在这段时期内,与宋国之间的矛盾,是郑国军事政治的重心所在。

    然而到公元前480年,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当时因楚国发生内乱,太子建流亡宋国,但因为宋国华氏之乱,不得已只好从郑国中转到晋国去。在郑国期间,郑人对他很是客气,但太子建却并不领情。到了晋国后他就开始出谋划策,提出要到郑国去做内应,好让晋国灭掉郑国,然后给自己一块封地。

    但这个太子建也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一点都耐不住性子,到了郑国之后就开始横征暴敛,人们很看不惯他。然后就在晋国出兵侵郑派间谍跟他联系时,被人给告发了。郑国人派人来查问,发现了晋国间谍,就将太子建给杀了,这次图谋灭郑的事情也就没能成功。

    晋国想要灭郑,齐国的内心里自然是不安的,这就与宋国想要灭曹,郑国心里难受一样。当时晋国的重心在与齐国争夺卫国,齐国与晋国拉锯一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显得很是被动。到前475年,晋国执政赵鞅去世,与齐国的争夺也松懈了下来。齐国便召集诸侯在廪丘会盟,为五年前晋国伐郑一事对晋国进行报复。但是郑国知道晋国四卿骄横,吞并郑国之心早已有之。齐国虽然是为自己出头,但一旦伐晋失利,齐国就躲开了,反而给晋国侵略郑国提供了借口,因此赶紧派人辞谢了齐国。

    但尽管郑国如此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惹怒晋国,灭郑之事一旦提上议事日程,就由不得郑国怎么样了。公元前468年,经过几年的内部调整,接替赵鞅主政的智瑶带军讨伐郑国,由于齐国的救援只好折返。四年后智瑶、赵无恤再次伐郑,攻取了郑国九座城池。

    不久后郑声公去世,子哀公继位,哀公在位八年,死于一场内部的政变,他的叔叔,也就是声公的弟弟共公丑继位。郑共公在位三十一年,在这三十一年间,三晋正处于内部调整期,对郑国的逼迫也有所缓和。

    韩国灭郑


    但到了公元前425年,曾参与晋阳之战的韩康子去世,他的儿子武子启章接位。韩武子继位的第三年(武子二年),就趁着郑共公刚刚去世的机会攻打郑国,新继位的郑幽公在这次战争中被杀,郑人立幽公的弟弟郑繻公骀继续组织抵抗。

    郑繻公在位期间,任用驷子阳为相,仿照魏国制度——又或者是延续子产的执政方略——在郑国内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变法改革,使得郑国出现了一段强盛的局面。在这段时间里,韩国对于郑国的侵略始终不能如意。

    韩武子去世于公元前409年,继位的是他的儿子景子虔。韩景子即位元年(前408年)就亲自带兵伐郑,攻取雍丘(河南杞县),并将都城从平阳迁到阳翟(河南禹州)。阳翟位于郑都新郑西部,距离新郑只有不到三十公里,其威逼郑国的意图显而易见。然而郑国也不是怂包软蛋,他们在京邑修筑防御工事,并大举反攻韩国,在负黍打败了韩国守军,甚至还曾包围了韩国的都城阳翟。

    在反攻韩国的同时,郑国还四处出击,向东攻打宋国,并击溃了楚国阳城桓定君所率的军队。郑国的这一举动似乎想要向东扩展生存空间,以弥补受侵伐日益缩小的土地,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惹恼了楚国。公元前397年,楚军大举伐郑,郑军溃败。战争失败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在郑国内部引起了内乱,以太宰欣为首的一派势力推翻了驷子阳政权。

    这个太宰欣虽然取得了国内政权,但对于如何解决郑国所面临的问题却毫无头绪。按照韩非子的评价,太宰欣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而挠内,亲下以谋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一场内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久后驷子阳的党羽再次引致内乱,将在位二十七年的郑繻公杀死,立了幽公的弟弟康公乙。经过这一系列的变乱,郑国的政局变得乌烟瘴气,不久后就一分为三,三股势力分别占据负黍(河南登封西南)、阳城(登封东南)、新郑各自为政。郑国国势大衰国土分裂,在韩国的侵逼之下,再也没有了复兴的希望。

    而此时的韩国已经从一个有实无名的国家变成了正宗的诸侯国,韩景子摇身一变也变成了韩景侯。韩景侯去世后,有韩烈侯取、韩文侯、韩哀侯相继继位,尽管君位更替频繁,对郑国的侵略却从未停止。

    前394年,负黍在内斗中失败,宣布归顺韩国。前385年,韩国又打败了盘踞在阳城的另一派势力。公元前375年,韩哀侯出兵灭郑。至此,郑国彻底灭亡,其大部分的领土都被韩国所吞并。

    三晋弱楚


    与灭郑同时期发生的,是与楚国的抗衡,这项工作是由三晋共同执行的,其源头是公元前420年前后宋国的一场内乱。当时宋昭公去世,宋悼公刚刚继位就去朝见楚王,状告司城欲弱公室。楚简王命莫敖阳为率军平定宋乱,并修筑黄池、雍丘。三晋一直把宋郑作为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因此不允许楚国染指,为此,晋国魏斯、赵浣、韩启章带兵包围黄池,逼迫楚国撤军。

    楚国并不甘心失去宋国,不久后他们就派阳为带兵侵晋,以报复三晋干涉黄池之事,此战夺取宜阳,包围赤岸。三晋马上又集体行动抵御楚军,楚军退避晋军锋芒,急忙撤退回国在晋楚边界固守,双方在楚长城进行了一场激战。楚军无法抵挡,只好放弃坚守趁夜撤军。

    之后楚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与三晋争雄,到公元前403年,因为宋、郑两国参与了为三晋正名的活动,引发了楚国的不满,楚声王出兵包围宋国达十个月之久。宋悼公不得已与楚议和,并在公元前401年,携郑繻公一同朝楚。楚声王志得意满,再次经略宋国,在榆关(武阳,今河南中牟南)筑城,以抵御三晋向外扩张的势头。

    但事不凑巧,楚国刚想北上,国内就发生了一场内乱,也就是“盗杀声王”事件。楚声王被杀,楚悼王继位,王子定逃奔晋国,国内陷入一片混乱。趁着楚国虚弱,三晋伐楚至桑丘,郑国也浑水摸鱼,攻取宋国的榆关,并在桂陵打败楚军。随后,三晋伙同郑国将王子定送回楚国。

    这次事件,因为鲁阳公(鲁阳文子)抵御未能成功,但却将三晋与楚国之间的冲突推向了高潮。公元前397年楚郎庄平君带兵侵郑,接连深入郑国内地,并最终在於蔑将打败郑国,引发了太宰欣政变。但楚国到底不是三晋的对手,经过几番激战,始终未能得偿所愿。到公元前391年,韩取、魏击带兵伐楚,攻取了他们在宋国建立的据点大梁和榆关,楚军再次弃甲曳兵,犬逸而还。

    战争的失败,使得楚国内部也引发了分化,陈县人擅自接纳王子定,似乎预示着国内有人想与悼王分庭抗礼,这就直接威胁到了楚悼王的地位。若不是齐秦两国对三晋的牵制,楚国很可能再次迎来政权颠覆,乱局纷扰的时代。

    《晋国史话》第三辑 / 逸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晋国史话·第三辑(702)三家分晋其二:韩国灭郑与三晋弱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mlzxtx.html